到2020年,煤制气将占到国产天然气的12.5%,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全面推动煤制气产业发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银厂教授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煤制气产业还在试点阶段。以目前的技术,煤制气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已经成为制约煤制气发展的瓶颈,大规模推广煤制气产业应该谨慎。我国煤

首页> 评论> 正文

大规模发展煤制气 可行吗?

2015-06-15 08:44 来源: 新环境微信 作者: 李莹

到2020年,煤制气将占到国产天然气的12.5%,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全面推动煤制气产业发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银厂教授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煤制气产业还在试点阶段。以目前的技术,煤制气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已经成为制约煤制气发展的瓶颈,大规模推广煤制气产业应该谨慎。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都是缺水的地区。冯银厂教授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计算,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这4个省(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68.36%,但是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6.46%。

有研究显示,如果每年有40亿立方米的气体从内蒙古的工厂输送到北京,那么,生产这些煤制天然气将消耗320亿升淡水,足以满足100万内蒙古当地居民全年的生活用水需求。煤制气产业面临一个显而易见的尴尬,就是和其他工业、农业生产抢水。

除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在煤制气的过程中,还会污染环境。国内目前上马的煤制气项目大多采用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的技术,其优势是生产成本较低,但劣势是大量含酚废水难以处理。

煤制气生产过程还伴随着有毒的硫化氢和汞的排放,如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

我国煤制气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而西部是我国几大水系的上游,煤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将对下游用水产生潜在的威胁。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治理,这当然会增加企业的生成成本,同时要有有效的监管。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晚,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相应的环境管理水平较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相对不足,无形中增大了环境风险。如果西部地区大规模建设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将是很大的挑战。

以现在的发展速度,能源消耗总量不可能大幅减少。我国是个缺气少油的国家,我们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仍将长期成为我们的主要能源。煤制气毕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还不宜大规模推开。因此,目前急需做的不是煤制气,而是调整煤炭的消费结构。

煤炭消费结构存在很大问题,煤电行业耗煤量比例过低,发电燃煤占49%,其他工业燃煤占46%,民用燃煤占5%。发电行业煤炭消耗量占煤炭总消耗量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发电燃煤占到94%,欧盟占到81%。

煤用于发电的比例越低,污染越严重。我国《2011年能源统计年鉴》显示,生活消费燃烧每万吨煤炭约排放350吨的SO2,而电力行业每万吨煤排放的SO2约为56吨。也就是说,燃烧同样量的煤炭,生活消费的SO2排放量要远远高于电力行业的排放量,生活燃煤SO2排放约为电力燃煤排放的6.25倍。生活煤炭消费排放对地面SO2环境浓度的贡献约为电力行业排放贡献率的3倍。

非电力行业燃煤用户在我国量大面广,尤其是民用燃煤设施数量极其庞大,这么多小的燃煤用户不能集中治理,同时很难有有效的、能够稳定连续运行的除污设施进行治理,导致因燃煤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重污染城市前10位的石家庄,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不足40%。可以说,燃煤结构不合理是燃煤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冯银厂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地燃煤电厂实行的煤改气是战略性错误。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压煤指标,盲目上马煤改气工程,最后又因天然气匮乏造成新设备无法运行。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冯银厂认为,天然气利用也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宝贵的天然气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一方面,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使用的分配主要以中心城区为主,没有很好地兼顾到周边区域。以北京市为例,2012年北京市天然气使用量已达到92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量的1/5,但北京的空气污染依然比较重。

这就像木桶效应,某一局部的环境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所在区域的情况。可以设想,如果92亿立方米天然气有一部分用于北京周边污染较重的燃煤设施的煤炭替代,实际的环境效益将会更明显。

延伸阅读:

煤制气 能大干快上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