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始终是人类对美好生存环境的向往。
5月5日,建设美丽中国新添一项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绿色”成为贯穿全文的主基调,总要求中“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能源供应企业,中国石油始终在努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环保技术成为重要绿色动力“引擎”。“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环保技术工作在引进先进技术、开展专项研究、开发实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国际、可持续”发展图谱愈发清晰。
顶层设计绘就绿色发展蓝图
谋战略者必成。顶层设计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发展的总指挥。考虑到目前存在的环保技术难题与超前环保技术储备的需要,集团公司顶层设计有的放矢。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公司高效绿色转型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标准更严、期限更紧。另一方面,国内部分环保技术领域的空白使企业实现减排目标受到局限。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通过技术买断、技术集成、合作研发等方式,将国外先进技术成功转化成企业内在实力。工程建设公司引进美国催化再生烟气脱硫技术,按期完成国家重点污染减排工程建设。辽河油田、新疆油田等单位引进集成多国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实现稠油污水处理后回用锅炉补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引进先进技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企业想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实力是根本。“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重大环保科技专项研究喜获进展,部分石油特色环保技术实现现场应用,进一步夯实了绿色发展的基础实力。
历经4个春秋,“中国石油低碳关键技术研究”作为集团公司迄今涵盖面最广的科研项目,在节能节水、减排提效等方面硕果累累。截至2014年,这个专项实现节能35万吨标煤、节水1500万立方米、污泥减排10万吨,COD减排205吨,二氧化碳减排90万吨。
科技之矛攻固气液“三废”
2014年集团公司污染减排工作交出满意答卷:四项减排指标中,二氧化硫和氨氮两项指标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COD)和氮氧化物比上年大幅下降,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任务。
这场消灭“三废”的战斗中,环保技术功不可没,各企业插上技术之翼,结出“绿色”果实。
作为用水大户的石油石化企业,有效减排水体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对改善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大连石化成功应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完成污水指标处理工艺改造后,实现年节约运行费用200余万元,减排COD上百吨、氨氮30余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得。
二氧化硫是石油工业生产最主要的伴生废气,也是常见大气污染物之一。集团公司部分炼化企业通过对锅炉设备的脱硫脱硝改造和先进脱硫技术的引进,为打造美丽石油、美丽中国再添马力。锦西石化优先采用集团公司集中引进的国外先进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脱硫技术,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有效控制在10毫克/立方米以内,环保提标改造工作走在基层企业前列。
利用二氧化碳回注技术实现油田生产伴生“废气”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紧跟循环经济发展的浪潮。吉林油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驱采示范项目,已建成国内最大规模二氧化碳回注工程,回注后试验井原油日产量提升1.8倍。
固废处理方面,石油特色环保技术大放异彩。大庆油田压裂返排液和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一石三鸟”,消除了井场污油坑。处理后的污泥不仅可以用来铺路、垫井场,油和水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川庆钻探开发的钻井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在涪陵、长宁页岩气开发中有效应用,钻井作业废物产生量大幅减少。
技术升级支撑绿色可持续发展
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再次绷紧企业节能减排之弦。“十三五”即将开局,集团公司面临的环保形势依旧严峻,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将更加严格。
在国家新颁布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规定中,污染排放标准大幅提高。以石油炼制工业为例,工艺加热炉二氧化硫标准从原来的550毫克/立方米提至100毫克/立方米,酸性回收装置二氧化硫由原标准960毫克/立方米提严至400毫克/立方米。
此外,VOCs作为PM2.5的重要前体污染物,被首次纳入“十三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含油废物违法处置被纳入刑法处罚。
面对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安全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认为,环保技术的持续升级,不仅是企业完成国家环保考核任务的需要,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集团公司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规划蓝图已呈现在眼前。“十三五”及近十年环保科技重点研究规划中,制定了6项石油环保标准,从法规标准层面解决现有标准不适合石油石化企业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环境管理和严格末端污染物控制。
针对目前石油石化企业环保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将分层次开展环保技术研究和攻关,并形成针对VOCs、页岩气开发污染防治等10项石油特色实用环保技术。
集团公司绿色、国际、可持续战略发展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原标题:中国石油集团“十二五”环保技术成果综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