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男,1970年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浙江省九三学社环保支社委员,省“151”人才库成员,被环保部授予环境监测“一流专家”。1998年进入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任中心副总工、分析测试(应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兼任中国分析化学会质谱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色谱/质谱学会副主任、青年委员会主任,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环保部“青年科技奖”、“先进科技工作者”、“十一五环保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主要承担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监测标准体系建立、科研等方面工作,为环保监测、环境科学研究、以及国家能力建设等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开拓创新 勤于探索 为提升有机监测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该同志1998年刚入单位时,省中心在有机污染监测能力上一直较弱,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专业不对口,中心为提升有机监测能力,要求他尽快熟悉有机污染监测,开展全省饮用水有机毒物安全调查研究。由于经验缺乏,而单位在这一领域上的人才力量较弱,开始时确实困难丛丛。为尽快开展研究,他先后多次去浙大、商检、疾控中心等单位求师问计,远赴北京、上海、广东和国家化工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等地学习取经,每次回到单位后,不仅能及时与中心领导、同事们进行认真探讨和交流,还利用晚上自己的业余时间潜心在实验室独立探究。困了就地打个盹,累了就在实验室打地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求学、摸索,中心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把原有十几项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范围扩充到一百多项,大大提升了我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这项研究成果为全省各设区市加快调整饮用水源提供理论依据。
1999年,为固废管理需要,根据省厅党组工作要求,中心着手让他负责被当时称作为“分析难度的巅峰” —世纪之毒二噁英的监测研究工作(当时国内仅有几名科研人员开展类似工作)。在研究中,该同志不仅仅对209种二噁英单体混合物的分离与净化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对其产生机理及处理处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入到他极为陌生的工程热物理领域,尤其对垃圾焚烧处置工程及二噁英削减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经过多年的辛勤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国内开展该方面监测工作的环保第一人,也成为环保领域研究权威,为环保部建设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中心华东分中心落户我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他长期从事于垃圾焚烧研究,加上外出采样将大堆大量的“废弃物”拉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被他的儿子及同事们笑称为“垃圾博士”。研究监测成果对环保部开展国际履约、各行业二噁英排放因子确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在有机分析能力上对浙江省站都竖起大拇指,而提起二噁英监测更是名声在外,都知道浙江有个刘劲松,所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直特聘他为有机分析及二噁英监测授课教师。
二、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全力以赴完成上级所交办的工作任务
一直以来,该同志为完成环保部及省环保厅下达的各项任务,无论是七月流火,还是天寒地冻,在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他都能冲在前、想在先,兢业勤恳做好每一件事。在调查国内二噁英排放源中,他经常率队外出采样,有时半个多月都不能回家就在一个又一个焚烧源之间奔波。夏天在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以上的烟道上,每次工作时汗水顺着下巴与地面都能连成一线,将10多米下的地面灰尘和成了“稀泥”,八九个小时连续工作让人头晕目眩,但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了清山绿水,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各级交办的工作任务。有一年冬天在江苏昆山大金公司取样,本来气温就在零度以下,可工作取样点又在四五十米高烟囱上,江风凛冽,穿上两件大棉袄也无法抗拒刺入骨髓的寒冷,但他依然在那恶列的气候下连续取样达八九个小时,等他与同事一起下来时已经冻的连话也说不清,人也站不稳,在场的企业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他带领的同事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这些危险也是不为人知的。比如有一次到湖州世纪清采样,身后的风机叶片突然爆碎,尖锐的金属碎片扎入了十几米高的房梁中,而他就在风机1米左右的地方,所幸逃过一劫。在宁波中华纸业取样监测中,当时他在30米高的烟囱上采样,天气突变,雷电交加,为保护设备不被淋雨,一道闪电却击中了正待抓起的采样框,从高空摔落地面,所幸人无大碍。在实验室分析中,因为经常接触强酸强碱,而且还要接触大量不明物质,危险也处处相伴,该同志也总是勇于担当,冲在一线。特别在处理湖州一企业应急未知剧毒样品鉴定中,因企业职工对化学品处理工科不当造成其他人员莫名受伤和死亡,为尽快调查事故原因,在五一放假期间,当地政府急求省中心专家帮助调查分析,该同志二话没说就主动担当,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通风柜中操作,却让同事在实验室门口随时监护以防不测,表现出一名专业人员和干部身先士卒、临危不俱的优秀品德。
应急监测是刘劲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自进入单位起,就和无数的环保应急事故处置牵上了线,甚至连新婚之夜也被单位召回加班应急。历时将近一年的“1998中国环保第一案”磐安饮用水源地危废倾倒调查中,他不仅承担了全部调查样品实验室分析,还要随着公安厅办案人员翻山越岭,搜集证据。“5.1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为查清青川县饮用水源地大肠杆菌超标原因,冒着余震风险,和同事一起沿着破坏严重的公路调查上游大山深处的水源地,一干就是大半个月。近几年来,钱塘江流域多次出现水污染事故应急,24小时连续多日的样品分析成为常态,对他而言,这些工作的完成已习以为常。除此外,还作为省环保厅调查专家对省内主要河流上游企业进行污染排查和大量的现场调查取证等工作任务。多年的应急工作经验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国家环保部和省内相关部门有效解决应急事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环保部、省环保厅及一些地方政府特聘为应急专家成员。
三、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努力把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在完成大量的日常工作同时,该同志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及省内多项环保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科技部863项目、环保部公益性项目、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环保厅等资助的二十多项科研工作,在J.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环境科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两部专著编写,建立“二噁英监测技术规范”等多项国标。他主持和参与的科技部863项目“焚烧烟气二恶英类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气气溶胶来源解析和预警系统”等十多项课题研究;探讨了焚烧源二噁英污染控制措施及其环境影响,杭州市大气PM2.5中二噁英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等,是国内较早开展大气PM2.5研究人员之一;省科技厅重大项目“钱塘江饮用水源敏感物质甄别、毒性安全及防控措施研究”等七项课题的研究,系统调查评估了钱塘江流域地表水中有机毒物污染水平、生物毒性、及其环境风险,追溯污染原因;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拆解行业土壤污染评估及治理技术研究”等四个专项课题,系统评估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特别是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农业土壤的二恶英类POPs环境风险。另外为建立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他先后参与或主持了科技部863项目“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特征污染物实验室检测技术系统”等三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这些领域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具大贡献。
四、心态平和 不计得失 为环境监测事业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
作为一名博士,中层干部,曾按照环保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上挂环保部和下派支援边疆担任副区长,在不同工作岗位上锻炼自己,角色的转变能及时摆正位子,始终低调做人,扎实做事,与干部职工打成一片同甘共苦。
长期以来,中心二噁英实验室一直是最为忙碌的一个部门,加班最为频繁。由于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加上部门与二噁英试验室分离独立运作,该同志每天工作需要两头跑,两头肩顾;在样品的前处理、玻璃器皿的清洗、设备的维护等细节工作上,和普通职工一样,处处干在前。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者工作任务较重,他总是带头留下,把方便留给同事,困难留给自己。由于经常加班,家属经常埋怨他:“好像儿子不是你的,什么事都是我一人管”。他总是笑着说“事情多、任务重、时间紧、没办法,你多担待吧” 。在他的带领下,华东分中心成为环保部和国内几大中心运转最好的二噁英实验室之一。
他在被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派遣担任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副区长期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参与到单位重点项目的处置。比如在苕溪重大污染事故调查中,每年难得一次回杭探亲假,本想好好陪陪家人或能为爱人做点家务事,但在新闻和媒体中了解到这次苕溪污染事故影响了杭州市上百万人饮用水安全后,他毫不犹豫参与到样品分析中,由于污染物浓度极低且很杂,很难找出特征污染物,直至第二天凌晨才从一堆检出物中搜寻到相关线索,经验证后确认该类物质是水污染事故的元凶(事后现场调查人员根据研究结果很快就找到了肇事企业)。而连续作战一夜未眠的他也到了返程的假期,当天就匆匆赶回了赤峰,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也举不胜举。下派回中心后,经常有熟人打趣他说:那边配备了专职秘书,有单独办公室保障,还有专车接送,回来后是否感到不适应和失落感,是否觉得委屈。他总是笑着说“尽本分做事,无愧于心,如此足矣”。2014年11月19日浙江工人日报网以“最美劳动者”采访了他。该报用了一句结束语:“刘劲松对自己充满危险及在他人眼中艰苦异常的工作有着自己的执着与热爱”。
现在的刘劲松同志更加努力,在环境监测事业转型发展中将起到重要作用。用他自己的话说:愿为环境监测事业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
原标题:垃圾博士:为环境监测贡献青春的“一流专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