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就找冯彩亮!这句常被同煤集团矿工挂在嘴边的话,让大家在防尘和冯彩亮之间牢牢建立起条件反射。而在对冯彩亮访谈后,笔者也在心中把坚守和专注与他搭起了相似的联系。这位土生土长的矿山子弟,性格内敛,闲谈中语态缓慢,但一说起防尘,语速便加快,大同口音也会愈加浓重,言语中透着股年轻人才有

首页> 大气治理> 除灰除尘> 人物> 正文

防尘领域的行家里手——记同煤集团冯彩亮

2015-04-30 13:28 来源: 中国矿业报 作者: 吴玲

“防尘就找冯彩亮!”这句常被同煤集团矿工挂在嘴边的话,让大家在“防尘”和“冯彩亮”之间牢牢建立起条件反射。而在对冯彩亮访谈后,笔者也在心中把“坚守”和“专注”与他搭起了相似的联系。

这位土生土长的矿山子弟,性格内敛,闲谈中语态缓慢,但一说起防尘,语速便加快,大同口音也会愈加浓重,言语中透着股年轻人才有的冲劲儿。老冯说:“这股劲儿来自对防尘事业坚定不移的专注和近乎疯狂的热爱。”

就是凭着这份专注和热爱,老冯带领着克尘工作室在厂商、学院、矿山“多张皮”的防尘领域,披荆斩棘,攻城拔寨,搭建起了共通的协作平台。而他自己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同市科技标兵、同煤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

坚 守

1990年,刚从山西煤炭工业学校毕业的冯彩亮被分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成为了一名防尘技术员,山上的生活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尝到了“历练的滋味”。

在一线,技术员过得和煤矿工人几乎一个样。冯彩亮没穿过“好看的制服”,也没怎么“坐过办公室”,“看起来就跟煤矿工人一个样”。

第一次跟着师傅下井,恶劣的工作环境让冯彩亮一辈子都忘不了,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而言,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直到那时,我才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工作是那么重要。”

在这个极力创建健康工作环境的行业,初期的冯彩亮却被现实残酷地抹了一脸黑。彼时的防尘治理,一直徘徊在检查和罚款的恶性循环中,由于技术有限,防尘治理一直都是“边缘产业”。

“就像隔着玻璃观世界,看得见矿山的所有发展,却无法融入其中。”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冯彩亮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他感觉自己瞬间被戳中了,“二十多年来,周围很多的人都离开了防尘这个岗位,我的坚守就是要拿掉这层玻璃。”

言知之易,行之难。这时的老冯,展现出其性格中刚毅坚韧的一面。他每天不是在井下围着数个百公斤重的防尘机械转,就是在机修厂把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拆了装、装了拆……10年的时间,这个“捕尘”汉子也只有在春节休息时才离开矿山,“好几次,在山上待的时间太久了,感觉城里的很多路都不认识了。”

而这“孤独”的10年,在冯彩亮眼中,却是他今后搞技术创新必经的历练。这以后,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井下设备的了如指掌,老冯先后参与设计了矿井捕尘网的实际应用等一系列防尘基础设施设备革新工作,使防尘降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专 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燕子山矿成立了无尘化建设办公室,时任防尘区技术副区长的老冯被委以重任,成立了梦寐以求的技术研发小组。为了能让闪现的点子在设备上立即体现出来,老冯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到处“化缘”、蹭设备,“反正我不怕没面子!”

两年之后,为了进一步推进粉尘治理技术的革新,同煤集团相继引入了技术协作机制,成立了克尘工作室。模拟井下的各等级电压、微型钻铣床、套丝机、粉尘采样器、技术图书……老冯一下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土豪”,“这是对我们整个团队最大的信任,必须干出成绩。”

开采和爆破是粉尘产生的起点,他和团队从源头入手:改造煤机前后滚筒上的二次负压降尘器,使水压保持在5Mpa以上,通过降低割煤产尘量、利用负压将含尘气流吸入雾流进行净化;同时,在支架上安装一体式随机遥控自动喷雾,实现割煤、移架、放顶煤自动喷雾降尘和遥控喷雾,解决原液控单向阀自动喷雾的所有缺陷。

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在综掘工作面,他和团队设计出了基于孔达效应的风水专用喷嘴,利用高速空气流将水引射进混合腔,进行气水混合雾化,形成更小且吸附能力更强的水雾,使除尘效率增加到85%以上;在炮掘工作面,利用炮眼,设计前探梁喷雾和放炮自动喷雾,对煤体进行注水,增加煤体水分,达到快速高效降尘的目的。

工作面降尘,煤流系统除尘,这是克尘工作室治理煤尘的主要思路。为了突破这项技术难题,成员们过着井下和车间“两点一线”的生活:研发、监控、测试、改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煤流系统除尘是个多面手,井下空间狭窄潮湿,除尘器一旦打开,很容易淋湿工人的衣服,造成反感。我们设计的矿用喷雾降尘器,就是将雾粒直径控制在30微米~50微米之间,在喷雾降尘的同时,使含尘气流吸入雾流得到净化,避免皮带打滑、浸湿工人的衣服。”冯彩亮说。

协 作

几年时间,老冯带领的克尘工作室完成粉尘治理技术革新33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技术成果在同煤内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中煤、山煤、煤运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在除尘领域,厂商和院校很多时候是‘两张皮’,院校重成效,强调除尘率,不考虑矿上在应用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厂商重利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会尽力缩短消费周期。厂矿是没有话语权的。”坚冰,总有融化日。随着成果的不断显现,工作室好似在恐龙时代里底层生活的哺乳动物,并非时代的主导,却也初试啼声,小有斩获。

2014年初,太原理工大学机电液研究所致电,邀请克尘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前往学校授课。老冯激动得一夜无眠,干了24年防尘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站在讲堂上分享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几个人为了这堂课,准备了整整一周。我们是真心希望可以和院校搭建起沟通合作的平台,使成果更加贴近厂矿。”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同年7月,太原理工大学再次组织8名研究生和克尘工作室合作,利用激光粉尘粒度仪和高速摄像机对粉尘和喷雾降尘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继院、矿合作后,国营华东机械厂和大同鑫隆机械修造有限责任公司也向克尘工作室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对工作室的科研成果进行产学沿开发,其中获得国家专利的矿用喷雾加湿器等实现了成果转化,为同煤集团第三产业创造了360万元的产值。

鲜花满地来时路,要看前景更催人。如今,老冯和克尘工作室已经名声在外,但是这群矿山汉子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成绩,只是对一段时间工作成果的肯定,我们的科技防尘路还很长。”

原标题:防尘领域的行家里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