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向媒体透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视为高达1000亿元新市场的开启。记者了解到,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

首页> 节能> 工业节能> 评论> 正文

解读:2016年启动中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2015-04-21 14:56 来源: 和讯网 作者: 隋笑笑

近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创新与城市群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向媒体透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这被业界视为高达1000亿元新市场的开启。记者了解到,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

而前不久,环保部宣布重启绿色GDP研究,通过核算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成本代价,推动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其中,控制碳排放将带来多大的经济成本?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又会对降低减排成本起到多大作用?这些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如果说,2013年被喻为我国碳交易的元年,2015年则被认为是碳金融元年,2016年将开启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正在快马加鞭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巨变?中国低碳网就碳交易市场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为何要给碳定价?

气候变化导致了高成本,因此在采取应对行动时应注意成本效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给碳定价。这样做既是向污染宣战,也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促进绿色增长、发展绿色就业。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采取的措施避免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经验和理论都证实,拍卖方式优于免费发放方式。拍卖不会造成配额过度发放的风险,对减排也有更强的激励作用。但是在开始阶段可以利用免费分配来获取经验,形成基准,提供减排激励。毕竟没有企业会购买超出其需求的排放配额。

同时,拍卖还为投资减排措施创造了强有力的动机。最后,拍卖能防止暴利并实现创收,这些收入可以用于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怎样做好交易设计?

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兴事物,交易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管控单位对碳排放权交易的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导致在前期准备及履约过程中产生了消极行为。

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首先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及法律基础必须要有严肃性,从深圳相对有成效的履约情况来看,主要得益于对碳配额管理政策及相关办法的出台,企业不会有侥幸心理。

其次,重视碳排放量前期数据的收集,对企业加大培训,数据类型也要简化,注重企业权益。

第三,市场活跃性的提高,市场交易品种的丰富也会非常重要,碳金融方向的创新对碳市场交易的发展很有必要,在碳债券和碳相关衍生产品上应该有更多探索。

全国需要多少碳交易机构?

全国碳市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其中,2014年~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检验标准,把所有工作按照施工图推进。

2016年~2019年是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启动涉及所有碳市场要素的工作,检验碳市场这个"机器"的运转情况,但不会让"机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而是逐步加大力度。

目前7个试点已建立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培养了首批中国碳市场参与方,在碳交易各项要素的设计上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截至2014年10月底,7个试点一、二级市场共交易配额2896万吨,成交额12.8亿元。

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基本完成2013年度的履约工作,履约整体表现良好。但试点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部分政策规则设计存在缺陷;部分企业意识薄弱、配合差;政策约束力不足;政策和市场透明度有待提升;市场活跃度较低;市场监管有待完善等。

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必须理顺法律法规、企业参与、碳排放数据精准性等问题,也要处理好全国市场和现有7个试点市场的关系。例如,法律建设关系到碳市场的水平,建设全国碳市场,必须确保法律层级足够高,法律约束力足够强;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也将影响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管制措施的有效性。

未来碳市场不能只有一至两个交易机构,但也不能交易机构"遍地开花"。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涉及的企业数量不多,碳排放量也不算太大,但保存了8个交易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运行有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碳交易市场,大致需要7个~10个交易机构为碳交易服务。现有的7个试点市场的交易机构,今后完全可以成为全国市场交易机构的组成部分。

CCER"钱"景广阔

CCER指的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作为清缴配额用于履约,抵消企业部分实际排放量,因而具有市场交易价值。

广州碳交易所(下称"广碳所")经理高国辉说:"国内首例林业碳汇CCER项目就产生在广东。另外,今年3月9日广碳所完成了国内第一单CCER线上交易。"

国内首例林业碳汇项目是广州长隆集团的碳汇林项目。2011年,广州长隆集团在广东梅州市、河源市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1.3万亩。2014年3月30日,长隆碳汇林项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审定,以及第三方核证机构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EC)负责的独立审定,按项目申请,可计算的CCER预计年减排量(净碳汇量)为17365吨二氧化碳当量。当年7月21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核,成功获得备案,是全国第一个可进入碳交易市场交易的CCER。

而3月9日在广碳所上线成交的国内首例CCER,则是龙源电力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甘肃新安风电项目(下称"新安风电")。2015年3月9日,由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新安风电分2次购买CCER共20万吨。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我国CCER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各个碳交易试点都从项目时间、来源地、类型和类别等对CCER准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例如,广东省规定,控排企业只能使用占配额不高于10%的CCER用于履约,并且所使用的CCER其中70%必须为广东所产生。对于CCER使用的约束,在国内其他试点城市也是如此,例如在北京,规定更是只有5%。

而在全国范围内,截止到今年4月12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公示CCER审定项目601个,已获批备案项目总数达到164个,已签发项目总数为26个。

"如今,碳交易市场中主要还是配额交易。CCER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高国辉对此并不担忧,"但是,其前景一定会被看好。"

碳金融化将是一个趋势

当然,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会怎样,还很难预料,因为这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市场,但金融化将是一个趋势。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10日,广碳所交易大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各种变动中的数字。当天交易日结束时,广东省碳排放配额开盘价为27.63元/吨,收盘价24.87元,当日成交量5926吨,成交金额147379元。历史累计成交量15857952吨。同日,北京碳交易所成交价为52元/吨,成交量490吨;上海碳价29.2元/吨,成交量12700吨;天津碳价24.47元/吨,成交量140吨。"当前的碳交易并不算十分活跃,但随着履约期的临近,接下来一段时间会表现更好,预计交易量会上升很多。

据了解,2013年,广东省182家控排企业如期履约,履约率为98.9%,只有2家企业没有履约。于是,广东省发改委对这2家企业进行了处罚,处罚措施是扣罚以违约额度的2倍,以及处罚金5万元。2014年度需要履约的企业则增加到了193家。

碳金融不断把碳排放与金融进行磨合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沉思。这一过程也对相关的企业提出了要求,相关专家分析,不是所有金融人士都懂碳知识,也不是所有的碳专家都摸得清金融的规律,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值得深思;在谈及碳金融时专家认为,战略的眼光必不可少,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更多的信息披露,而目前作为社会责任的碳披露并未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接受。如何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需要长远的战略布局;另外,要与时代技术发展相结合。相信只有这样,中国碳金融服务才会有价值。

原标题:解读:2016年启动中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