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涉及的行业包括石化、金属冶金、电力、能源、造纸、煤化工、纺织、制革、农药、化学肥料等诸多行业。目前而言电力、石化、纺织、造纸和冶金领域是工业水处理的主要下游市场。由于相关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且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工业不达标废水偷排漏排对我国的天然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未来的工业水处置治理需从政府监管和技改提标两条路包抄,才能遏制污染的蔓延。
目前,我国各地陆续开始以园区形式管理辖区的工业企业,在完善的监测硬件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的环保公司,以BOO模式投建环保设施,达标处置园区内所有企业的固废和污水。政府组建园区管委会,负责监管企业合法排污,足额收取治污费用转交给第三方环保公司。
以园区为单位引入工业污染物的第三方处置,既可以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工业污水和固废的处置成本,并提高环保处置效果,又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制衡机制,防止偷排漏排现象出现,这一模式有望成为未来我国工业治污的主流趋势。
鉴于不同下游行业的工业水成分千差万别,对应的水处理从工艺到成本,甚至行业发展模式也相去甚远。以污染物构成角度区分,工业水主要包括有机废水、高盐水和重金属废水三类。对于有机废水而言,主要通过好氧分解与厌氧相结合的生物降解方法对有机物进行高效分解,对于出水标准要求高的项目,可在末端引入过滤效果更好的MBR或CMF工艺。
其次,高盐水处置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法、正渗透膜法、蒸发和电渗析等方法,鉴于电渗析与蒸发等方法耗能较高,膜工艺经过技术改良与成本优化将会成为主流的处理工艺。最后,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主要通过投加碱性物质促使离子沉淀、电解、离子交换和膜法等工艺去除。
2012年全国工业水处理量达到527亿吨,处理能力2.66亿吨/日,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达到668亿元。按照年复合增速5%计算,截至2014年底,我国工业污水处理量达到581亿吨,处理能力2.93亿吨/日,设施运行费用达到736亿元。
我们预计,在国家空前监管与处罚力度的震慑下,大量工业企业将通过污水提标改造降低排污成本,同时工业水处置第三方运营全面铺开,有望带来市场的迅速放量。按照工业水单位日处理能力,设施建造成本2000元/吨,运行费用2元/吨计算,假设其中10%的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并进行第三方运营,对应的建造市场空间为586亿元,对应运营市场空间为214亿元/年。
延伸阅读:
水处理行业深度报告之二:市政水务市场化与再生水是长期趋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