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的提案与垃圾分类有关。”当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潘建伟说起他的提案时,记者有点吃惊。潘建伟在回中科大任教前,曾在欧洲待过很多年。他对当地垃圾回收的细致程度印象非常深刻——70%~80%的垃圾均可实现成功回收。在潘建伟看来,这是节约能源的好方式。但回到国内后,潘建伟却有点犯难了。因为他不知道有些垃圾应该往哪里扔。面对满大街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他有点愕然。“比如我吃了一碗泡面,里面还有几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评论> 正文

中科院院士“盯上”小垃圾

2015-03-05 09:49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王珊

“我今年的提案与垃圾分类有关。”当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潘建伟说起他的提案时,记者有点吃惊。

潘建伟在回中科大任教前,曾在欧洲待过很多年。他对当地垃圾回收的细致程度印象非常深刻——70%~80%的垃圾均可实现成功回收。在潘建伟看来,这是节约能源的好方式。

但回到国内后,潘建伟却有点犯难了。因为他不知道有些垃圾应该往哪里扔。面对满大街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他有点愕然。“比如我吃了一碗泡面,里面还有几根面条没吃完,泡面盒子是塑料,面条却是生物垃圾,这应该怎么办呢?”

类似问题不止于此。潘建伟所住的小区也曾经号召大家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坚持没多久,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垃圾应该怎么扔。

为此,潘建伟让学生做了很多调研,以了解国外垃圾分类方法及回收率,最终他决定今年将这个问题好好地拿出来讨论,即重新划定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塑料、纸张、生物分类。

“尽管是小事情,我还是想提一提。我们的科学家暂时还解决不了能源缺乏的问题,因此希望通过回收利用,为科学家发掘及利用新能源营造更多的时间。”潘建伟说。

在他看来,人类最大的福利来自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生活,一旦出现有用的发现,就会全力以赴为人类改造世界作贡献。

前段时间,潘建伟刚读了一篇爱因斯坦的文章,爱因斯坦在文章中说他每天都在提醒是普通的公民养活了自己。这让潘建伟印象深刻。“我也是个普通人,也有小孩,也关心周围的事情。”潘建伟说,科学家做事情是为了造福人类,也会想办法去延缓问题的发展进程。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公众对其关注度也有降温趋势,但公众如果搞不清楚如何分类,依然是个生活大难题。潘建伟认为,只要加一把力,就可以将其变成近期能够实现的问题。

让潘建伟非常开心的事情是,只要是好提案,相关部门最终会考虑并落实。去年,潘建伟等人曾提出“科研人员出国不能完全按照公务人员出国考察来判定”等提案,最终都被采纳。

原标题:【中国科学报】物理学家“盯上”小垃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