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河南将可以监测灰霾特征污染物,准确探测环境中低剂量和难以监测的污染物,将开展区域复合污染构成因素与霾污染天气特征和机理分析,为河南大气污染防治和大气复合型污染的相关基础性研究奠定基础。”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灰霾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切的实现都依靠近日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河南省首个大气灰霾站,这标志着河南省大气监测迈入新的技术时代,不仅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更填补了多个有机物数据监测的空白。数据获取从地面到垂直空间 重在研究污染物传输路径据了解,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主要由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提供,目前,空气

首页> 环境监测> 报道> 正文

河南建成首个大气灰霾站 可监测多种灰霾特征污染物

2015-02-09 09:5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邵丽华 刘俊超

今后,河南将可以监测灰霾特征污染物,准确探测环境中低剂量和难以监测的污染物,将开展区域复合污染构成因素与霾污染天气特征和机理分析,为河南大气污染防治和大气复合型污染的相关基础性研究奠定基础。”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灰霾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一切的实现都依靠近日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的河南省首个大气灰霾站,这标志着河南省大气监测迈入新的技术时代,不仅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更填补了多个有机物数据监测的空白。

数据获取从地面到垂直空间 重在研究污染物传输路径

据了解,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主要由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提供,目前,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仅包括 SO2、NO2、CO、O3、PM2.5、PM10 等常规6参数监测数据。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污染物的动态时空演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难以揭示污染的形成、来源、发展趋势等根本问题,缺乏对污染浓度水平的必要了解和预见能力,难以对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支撑。

构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系统成为必然选择

河南省环保厅着手发展以先进环境监测技术为主的多种大气复合污染监测的关键技术,将固定点连续监测和典型过程流动加强监测相结合,近地面监测与垂直测量相结合,大气痕量气体(如CO、SO2、O3、NO2等)与气溶胶颗粒物监测技术与仪器、常规观测与高技术手段观测相结合,特别是激光和光谱学技术与化学技术互补结合。

投资1400余万元的大气灰霾站除配有常规的6参数(AQI)监测仪器外,还增加了黑碳仪、浊度仪、大气稳定度、挥发性有机物、太阳光度计、有机碳、元素碳、激光雷达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具有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理化性质、光化学反应、边界层气象观测、灰霾成分分析等多项功能。

目前,大气灰霾站可监测大气中飘浮的重金属、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也可以监测灰霾特征污染物,如能见度、挥发性有机物等,数据丰富性得到扩展的同时,数据的准确度也大大提升,如相对于一般监测站点PM2.5的监测精度,灰霾站配备的粒径谱可监测到PM1等更为细小粒径的颗粒物浓度。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监测,灰霾站的激光雷达监测仪器还可获得从地面到高空3千米~8千米气溶胶污染过程,“以前依靠地面监测,我们只能获取近地面的气态和颗粒物的数据,灰霾站投入使用后,我们可以在大气的垂直空间上获得更丰富的监测信息,对于研究污染物传输有很大的帮助。”河南省大气灰霾站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摸清灰霾机理 发挥预测预警作用

据介绍,大气灰霾站的投运对河南省灰霾成因、控制方法研究等提供了深度分析依据,对开展区域复合污染构成因素与霾污染天气特征和机理分析,为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控制方法研究等提供了信息支撑。

“以往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到一个‘孤立’的数据,比如只能监测到PM10、PM2.5的具体数值,而这一数值的意义仅在于是什么,而无法准确分析颗粒物的形成机理,无法判断污染发展趋势,更无法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技术人员说。

大气灰霾站则可以通过风向、风速、能见度、颗粒物、黑炭、挥发性有机物等各项数据,综合利用光谱学等高科技手段,分析灰霾的形成机理,判断污染物的发展趋势。如通过激光雷达对垂直空间数据的获取,可以判断颗粒物是外来的还是自生的;并且根据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可以判断污染物何去何从,从而进行预测预警。“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气灰霾站就是针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厘清系统的各项因子,发现其中的关联,从而查清大气污染底数,为区域制定大气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联防联控。”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河南大气灰霾站从立项到建设一直都着眼于未来,打造中部第一座大气灰霾站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推进河南省整体的“蓝天工程计划”目标任务。

未来,河南省大气灰霾站一方面将继续拓展监测因子的种类,获得更丰富更精确的监测数据,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等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结合地面空气监测点,大气灰霾站要加强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预测预警作用。

█延展阅读

超级站的“发家史”

我国超级站的发展史也代表着大气污染监测的进化历程。普通的地面监测站点只能监测几种污染物,但是超级雾霾站装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仪器,监测项目甚至上百。它是监测网络中的“航空母舰”,在其他监测站护航下,它可以精准地梳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从而提出政策建议。

在美国和欧洲等地,为了长期研究一个地区大气污染,设有长期定点监测的超级站。过去,我国的超级站更像是临时的高级移动实验室。某个研究项目中,仪器集中运来;结束后,仪器撤走,超级站随之消失。这些“临时”超级站对于“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开展了研究,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的举办加快了我国诊断大气的进程。2004年北京大学在珠三角观测时,借用德国设备,一部分仪器漂洋过海一个多月航运过来。2006年~2008年,旨在保障奥运空气质量的CARE-Beijing大型研究项目实施,超级站的监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但对于复合污染这种慢性病,若要长期疗效,对症下药,还需固定的超级站作为医生长期诊断。

2012年

广东鹤山超级站建立

我国第一个具有建站理念和技术路线的超级站,可作为长期性综合观测平台和科学研究基地,鹤山超级站将长期诊断珠三角的大气病症。

武汉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揭牌投运

是华中地区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气“超级监测站”。

西安市建成全省首个环境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

2013年

安徽省首个灰霾超级监测站(合肥区域站)正式试运行

2014年

河南首个灰霾监测站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原标题:监测“是什么”更揭示“为什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