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箱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倒进气化炉,3个小时后就变成了碳渣。昨天,记者在位于高淳经济开发区的天清地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目睹了生活垃圾燃气化处理的全过程。
在高淳区古檀大道边上,一套15米高的大型设备矗立在空地上,设备外部交叉着密密麻麻的管道,工人正在把一箱箱垃圾通过升降机运到10多米高的炉内。设备研发者、天清地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加德告诉记者,他研制的这套垃圾气化处理设备通过了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检测,各项排放都远远低于欧盟标准,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垃圾处理技术。
记者在现场看到,煤气排放口燃烧着蓝色的火焰。经过2个多小时的处理,装置旁边的煤气包缓缓升起。据马加德介绍,气化排出的煤气就存储在这个煤气包内,可供工业使用。炉子的最底层,清理出一堆堆灰色的碳渣。“这些碳渣,可以用来做砖头,也可以做路基。”
燃气化处理与传统的垃圾焚烧相比,没有飞灰和二恶英等排放;与垃圾填埋相比,不会占用土地,更不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垃圾燃气化处理的原理就是煤制气。”马加德说,煤和垃圾都是碳氢化合物,技术原理非常简单,但真正实现转化却非常难。研究出这套技术,他花了整整10年。
大学本科时,马加德念的是煤制气专业,硕博读的都是垃圾处理。毕业后他在一家国企从事垃圾发电研究。后来,辞职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投入垃圾气化研究。
创业之初,马加德在外地成立了一个研究基地,一开始当地提供了资金和场地支持。“做科研有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发现我一年没有成果,两年还是没有,到了第三年就失去信心了。”马加德说,后来,当地就没有继续支持下去。
马加德又找到了一名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但两年后,合作伙伴因为融资出现问题惹上了官司,无法再支持他。
在马加德最沮丧时,大学同学喊他去参加同学聚会。马加德带着电脑,揣上各种研究资料参加了同学聚会。他的这些同学大多在设计院工作。马加德把他的科研成果给同学们看,告诉他们自己的困境。最终14名同学决定每人出资50万元,支持他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2011年,马加德带着同学给的700万元来到高淳,入选“高淳英才”,创立了天清地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继续搞研发。高淳对他十分支持,提供了100万元的研究经费。“我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破釜沉舟。”马加德说。
这一次,马加德终于成功了。
眼下,马加德还在继续融资。他计划在高淳建一个更大的基地,让垃圾气化处理设备规模化生产,让更多城市用上他的技术。目前已有10多家国内外大企业前来考察洽谈。
原标题:垃圾气化处理设备在宁研制成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