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药厂污染丑闻不断。中央电视台继2014年底曝光山东“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后,近日再次曝出河南省南阳市的制药企业偷排问题,严重污染甚至达到了逼跑孕妇,地下水烧开变“面糊”的恶劣状况。为了躲避污染,当地居民纷纷关门闭户。
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涉事药企废水化学需氧量、色度超标,药企工艺废气排放所致恶臭气味严重,井水中高锰酸盐超标。救人的药厂为何沦为害人的污染制造者?
专家表示,目前制药企业恶臭等污染问题突出,且原因复杂;现在监测主要针对有标准的污染物,还有很多没有标准或未检测的污染物存在。
同时,由于制药企业的特殊性,“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因此,治理制药企业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必须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加大对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普遍存在污染问题,尤其化学原料药类企业更严重;“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都比较严重
作为污染大户,制药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也是环境监管的重点行业。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目前我国制药企业污染问题确实很普遍,尤其生产化学原料药,污染更严重。
2013年,环保部门共排查医药制造企业4894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57家,其中有18家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被挂牌督办。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委联合召开2014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2014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在2013年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医药制造行业“回头看”,集中查处医药制造行业的环境违法案件。
近年来,在环境问题上“出事”的制药企业并不在少数,甚至包括一些平日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如哈药、云南制药、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都曾被环保部门督察整改。有的企业整改后也难以达到标准,多次上榜环保部门的整改名单。
机械工业环保标委会废弃分标会主任白云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制药工业总产值只占我国GDP的3%,但污染排放总量却占到了6%,是一个污染很严重的产业。
史立臣告诉记者,制药企业污染严重与其生产工艺特殊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现在全球70%~80%的原料药在中国生产。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量大,废物成分复杂,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都比较严重,进而使得制药企业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并不断有制药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或停产整治。
一位不愿具名的华北某大型制药集团环保负责人表示,制药企业以前粗放型的生产中环境问题比较大,现在国家对此重视了,很多企业都在改进中,只是有些企业还没有做到位。
恶臭是制药企业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和残留的药物成分;废渣属于危险废弃物
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制约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作为制药工业的上游,原料药更是环境污染重灾区。
目前,恶臭是制药企业污染中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
在央视曝光的河南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污染问题中,主要的就是这个公司工艺废气污染,当地居民反映较多的也是恶臭问题。为了躲避恶臭污染,当地居民甚至白天都是家家关门闭户。
根据南阳市政府近日公布的普康药业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违法排污问题查出情况通报,经环保部门调查,所监测废弃氯化氢、硫化氢、氨、甲烷、氯仿、乙酸甲酯等各项因子虽未超标,但厂区下风向附近恶臭问题确实存在,废气污染问题属实。
史立臣表示,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比如煮药、蒸药等过程。他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前往哈尔滨某著名制药企业调研,虽经治理,但药厂附近味道仍然刺鼻难闻。
记者在梳理近年来媒体关于制药企业污染问题报道时发现,几乎所有报道中都提到了恶臭问题,而且是当地居民反映最多、最强烈的污染问题。
对此,上述不愿具名的制药企业环保专家表示,制药过程产生的废气,封闭、回收和处理等难度都比较大,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也比较难。因此,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外,废水治理也是一大难点。我国生产的原料药不仅量大,而且种类繁多,这决定了其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污染问题较突出。尤其是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组分复杂。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娜告诉记者,制药企业排放的污水中很多特征化学物质并未完全去除掉,造成排放后在水体环境中进一步富集,并且表现出相应的生态毒理效应。
专家指出,由于制药企业经常变更产品和产量,造成了废水水质与水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超出了废水处理的承载能力,从而造成超标排放。加上生产管理与污染治理单位往往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生产品种变更后不能及时地传达到污染治理单位,以致失去了运行参数调整的时机,造成处理不达标问题。
对于制药企业“三废”中的废渣污染相关报道相比较少。据业内专家介绍,制药废渣主要是发酵菌渣,按照环境保护部相关管理规定,属于危险废弃物。
对于废渣的处理,有制药企业环保专家表示,目前主要处理手段是焚烧和填埋,成本比较高,完全按照要求处理难度大、成本高。
新闻链接
南阳市委宣传部近日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分析,媒体曝光的制药企业废水超标和废气污染问题属实,超标水井已进行封堵。
通报对媒体曝光的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工艺废气污染和暗管偷排、企业违法排污造成附近居民地下水污染等3个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通报称,经调查组现场确认,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暗管排污问题不存在。这个公司深度处理工程外排污水色度超标,经监测其色度为64倍(标准40倍);所监测废气氯化氢、硫化氢、氨、甲烷、氯仿、乙酸甲酯等各项因子虽未超标,但厂区下风向附近恶臭问题确实存在,报道反映的废气污染问题属实。
排放污水的镇平生物发酵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12月5日停产,污水处理设施于12月底停运,对这个公司西墙外窨井内遗留黄色废水取样化验,化学需氧量627mg/L、色度128倍,均超标。污染水井高锰酸盐指数3.34mg/L,超过标准值3.0mg/L。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责令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镇平分公司立即停产整治,直至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并对公司的环境违法问题依法进行处理。对南阳天冠生物发酵有限公司超标排污问题依法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监管不力的县环保局6名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责成县城建部门对污水管网进行排查和整改,县环保局在全县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对所有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强化对污染风险点的排查监控,确保环境安全。
标准问题
排放标准低且执行不到位
面对制药行业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环保等部门加强了监管,出台了相关标准。
在此次南阳普康药业污染事件中,所监测废气中氯化氢、硫化氢、氨、甲烷、氯仿、乙酸甲酯等各项因子虽未超标,但并不意味着排放达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创新基地负责人张金良告诉记者,恶臭污染的原因很复杂,现在的监测主要是针对有标准的污染物,但并不是所有污染物都有标准,还有很多没有标准或未检测的污染物存在。而且现在的标准都是根据毒性来设定标准值,并未设置味道的标准值。
张金良表示,有味肯定是有问题的,过去我国很多标准都未能从保障人体健康角度出发制定。
我国目前施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当初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标准中控制项目包括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8个单一指标,以及臭气浓度一个综合指标。
专家表示,现在的标准规定的指标太少,不能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排放的气体,人的主观感受也不同,这对标准设置也造成了一定难度。
在制药企业污水排放方面,2008年8月1日,国家发布实施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经过两年过渡期,2010年7月1日全面强制实施这一标准。按照标准要求,原料药行业的废水排放标准更严,企业排水若不达标则面临停产整顿。同时,标准细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混装制剂类等6类,并分别制定了排放标准。
专家表示,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治理力度的加大,不仅代表着我国治理制药行业环境污染的态度与决心,也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然而,对于制药企业污水排放标准,某制药企业环保专家表示,执行过程中真正严格遵守的不多,现行标准主要针对直排水体的污水,而制药企业大部分污水进入市政管网,入网的水质状况一般是药厂与市政污水处理部门协商。
“《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如果真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对我国原料药污染一定会形成非常有力的制约作用,但目前,这个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史立臣指出,相关的政策及标准在一些地方基本流于形式。
对于我国制药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有专家认为,虽然部分排放指标严于美国,如发酵类企业的COD、BOD和总氰化物排放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接近。但总体上看,相对于欧美等国排放标准,我国偏低,特别是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加严与国际接轨。
专家建议,对于环保指标体系、法律体系的设计应该动态化。这样在设计上,才能更好地避免漏洞的产生;在监督、执行上才能对企业真正起到监管作用。
监管问题
环境监管不到位且违法成本低
史立臣表示,对于现在药厂污染问题,主要是监管不到位。他表示,目前制药企业要想环保达标,把两三年的盈利全投入进去都不一定能做到。当前,很多制药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和设备上都很难满足环保达标要求。
上述华北某大型制药企业环保负责人表示,制药行业主要污染问题还是偷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偷排入刑,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应该会改变以前偷排的状况。
事实上,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差异较大,即使制定国家统一的排污标准,各地的执行情况严宽不一,环保敏感地区和发达经济省份环保标准高,企业就向其他地区转移。有些地方,对那些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的制药企业,即便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地方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史立臣认为,在落实相关制药企业环保政策的同时,如果把环境治理纳入各地政府党政领导的绩效考核,这种情况将会减少很多。
除了现行环保政策和标准在各地要“落地有声”,对制药行业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上。史立臣指出,当下我国对制药企业在环境违法上的惩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低,造成有些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意投入资金改善环保设施。
相对而言,国外对制药企业环境违法处罚要重得多。比如,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由于在巴西运营生产过程中存在废弃物污染土壤和水源问题,收到了当地一张总额达到4.5亿美元的巨额罚单。
“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看,制药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法规政策制定和执行比较到位,惩治普遍较重。治理技术也比较先进。”史立臣认为,这是我国制药行业目前迫切需要加强的。
专家还指出,加大对企业的惩罚力度不能只体现在罚款一方面。在美国,禽类加工产业一经发现环境问题,企业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罚款,还有社会声誉的损失。真正治理好制药企业环境问题,就不能仅仅是在文件上有所表示,更应在执行上进一步加强监督。
原标题:药企治不了自己的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