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产业市场的逐渐抬头,有关环保PPP模式近期被炒得火热,不少环保企业都在关注这一诱人的模式在国内环保行业的运作。随着新环保法的即将实施以及近期有关“水十条”的出台政策,国内不少大的水务公司正在将目光瞄准这一领域,伴随PPP模式在水处理行业的成功应用,未来这一趋势将逐渐明朗,而目前已在污水处理领域耕耘多年,具备资金和平台双重优势的上市公司,无疑将率先受益。
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以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膜技术解决“水脏、水少、饮水安全”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在全国拥有近30家下属公司。业务领域涵盖水务全产业链:膜技术研发以及膜设备制造、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固废污泥处理、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水务工程建设、水务投融资,以及民用商用净水设备。
作为国内污水处理龙头之一的碧水源近期宣布,将增募资78亿元参与地方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而其中PPP模式将成为该项目最大关注的亮点。
不仅仅碧水源,事实上,不少水处理上市公司已开始尝试以PPP模式来参与污水处理项目的投建。国中水务在本月22日也对外公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的湖南省湘潭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已经成为该省唯一入选的财政部首批PPP示范项目。
隶属香港国中控股有限公司的国中水务是该司旗下最具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投资型水务企业,主要从事建设、经营城市市政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业务的同时,并提供水务工程领域的技术咨询服务。在环保和水务领域进行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开发及咨询方面已然成为水务产业资产最优,竞争力最强的大型专业化水务公司。
理论上讲,PPP模式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公益性事业投资,其具有的先进模式也是以往其他模式所不能比较的。比如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公共服务质量、改善负债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方面,规范化的政府举债模式代替了风险敞口巨大的隐性负债,市场化的融资手段代替了行政性的政府补贴,法制化的融资机制代替了指令性的项目审批等特点吸引着不少企业的目光,但尽管这样,社会资本要想以PPP模式参与政府“治水”项目,也要自身具备技术和资本双重优势。
当然,成功的环保PPP项目运作,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长期良好合作,未来环保PPP模式将推动投融资平台和政府彻底脱钩,成为完全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的主体。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和思路的转变。通过PPP模式,将加快政府转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同时也增强了社会投资及市场运作活力,并能够在政府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互相约束的互利过程中使得企业利润更加恒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