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以来频袭中国的雾霾再度引发民众对健康的担忧,在京郊国家雾霾监测仪试验场里忙碌的科研人员越发感到工作的紧迫性。
他们正在研制首台国产PM2.5成分监测仪,这是业界期盼已久用于解码雾霾,厘清污染源的“利器”,关系到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否尽快冲出“十面霾伏”。
2013年10月,中国科技部的“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交给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这家央企是国内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服务型产业集团,其下属子公司六合天融公司负责牵头实施。
这个名字拗口的项目旨在研制出一整套国产的PM2.5成分监测仪器。PM2.5中主要有四种有毒成分——有机碳/元素碳化合物、重金属、硫酸盐/硝酸盐和水溶性离子成分。六合天融承担有机碳/元素碳化合物成分监测仪器的研制。
六合天融将项目研发中心设在位于京北昌平的天融环保科技园,目前,原理样机已研制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治霾道路上取得重要突破。
一圈两米多高的米色围墙环抱这个占地30亩的科技园。园区主体包括六栋大楼,最为神秘的是一座名为“谦亨”的两层灰白色建筑——这是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设备认证检测实验室。一年前实验室迁入园区,“出产”国内最权威、人们最关心的PM2.5相关数据。记者被告知,这片区域“非请勿入”。
中节能六合天融公司科技管理部主任胡刚指着大楼顶上十来个白色圆柱体说,这是空气采样器,前面的测PM10,后面测PM2.5。采样器身形细长,顶部戴着伞状的“帽子”,像一个个放大的金针菇。
胡刚说:“收集到的样气用于检验周边空气PM2.5或PM10的浓度含量。中国各地的雾霾监测仪都要送到这里检验,一套采样器对应一套监测设备,工作周期一年。现在的是刚换上的。”
PM2.5成分监测仪器的研制团队汇集了中国在大气环境治理与监测、计量与监测、仪器仪表制造等领域30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教授等顶级权威专家。
“我们这儿负责PM2.5项目的团队有30多人。”胡刚说。科技园目前承担近60项课题,涉及大气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与节能监控和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
步入研发楼,记者来到环境监测实验室,PM2.5成分监测原理样机就在此处诞生。不足20平米的房间里陈列着一排排灰白色铁箱子,大的像家用冰箱一般,小的如鞋盒大小。多数正面有一个数码显示屏,跳动闪烁的数字如同机器人的眼睛。
33岁的仪器仪表制造专家农永光正盯着电脑上更新的监测数据,看到跟美国产品的监测结果的对比后,他松了一口气。
“我们做了两台原理样机,一台在北大做研究,一台在广东的大气超级监测站做测试,刚刚出来的是当地最新的分析数据。”农永光说。
数据显示,当地有机碳的含量是11.2毫克/立方米,元素碳的含量是0.0毫克/立方米。农永光说,这两种微粒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由于直径微小,进入人体肺泡后,直接影响肺部通气功能。
“最严重的一次,测到有机碳含量数值超过60。”他说,“一般化工厂、火电厂、钢铁厂、汽车涂料厂和家具厂是这两种物质的排放来源。”
农永光电脑上的监测数据对比图像上,一蓝一灰两条由圆点组成的曲线波动地很默契。“这分别是自主研发设备与国外设备的分析数据图。实验证明,我们设备监测得出的数据与国外的不相上下,在精准度和持久性上都有保障。”他说。这台位于广东的机器明年还将送往污染较重的煤都山西继续接受考验。
在农永光身后的试验台上,记者看到了两代仪器的真容。本以为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庞然大物,没想到只有微波炉的大小。
“仪器在这个实验室完成初步测试后,将在另一个例行实验室进行高低温实验、老化实验,以适应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农永光说。
园区斜对面石材厂看门的老张对于院子里正在进行的“革命性”的研究一无所知。这位12年前来京务工的长春人在小镇居住了近10年。“活了60多年,从前哪听说过雾霾?希望儿孙辈少遭这罪吧。”他说。
原标题:探秘中国国家雾霾监测仪试验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