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筑工地现场安装数据采集终端,利用最新4G传输技术上传数据值监控指挥中心,实时监测工地的扬尘、噪音、温湿度、PM2.5和PM10……眼下,贵州贵阳已有18个建筑工程重点项目纳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试点,工作人员可通过“千里眼”,对在建工地施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可督促工地及时整改、减少扬尘污染。
12月1日,记者走访了贵州市进行试点的两家建筑工地和监控系统调度指挥中心,看看这些“千里眼”是如何盯紧工地扬尘、开展工作的。
建筑工地现场:摄像头360度监控施工
当天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位于富源北路的富源路棚户区改造及东二环拆迁安置房项目工地。工地大门横梁上,一个白色摄像头非常醒目。
“这个摄像头是360度旋转的,进出大门的所有人员、车辆、材料都一清二楚。在办公室可以实时查看出门车辆是否冲洗干净、是否覆盖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污染道路。”该项目副经理鲁爱国告诉记者。
顺着鲁爱国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工地中央约40米高的塔吊上也安装了白色摄像头,将整个工地“看”得清清楚楚。“这个摄像头可以监控整个工地的作业情况,让我们通过电脑掌控每天上班的工人人数、工人在高空作业是否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临边防护网有没有被擅自拆除,还可以防偷防盗。”鲁爱国说。
“只要登录建筑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便可轻松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自查自纠。这比相关部门先查处、再整改要快很多,对环境污染也会小很多。”鲁爱国告诉记者,监控系统还有手机客户端,如果自己临时出差或不在工地,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工地作业情况。
在1.5环南垭路第三合同段工地上,记者也发现,工地入口及南垭路3号隧道口都安装了白色的高清摄像头。监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实时查看进出大门的车辆情况、隧道口工人作业情况——准备出门的卡车正在“洗澡”,待冲洗干净后才能驶出工地;钢筋加工区,工人正戴着口罩和防护眼镜切割钢筋;在隧道口,工人戴着安全帽清扫施工垃圾并洒水降尘。
“这样的监控,让我们对工地作业的监管更加严格,及时整改不文明施工和危险施工,保证工地扬尘治理实现常态化。”项目安全经理杨胜勇介绍说。
调度指挥中心:扬尘太大将被实时截屏
看完了工地上的“千里眼”,记者又来到位于观山湖区会展北路的贵阳市建筑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调度指挥中心。在32块小屏组成的监控大屏幕上,18个监控重点工程工地作业现场非常清晰。工地进出车辆是否冲洗和覆盖,工地扬尘、材料堆放等情况,全都一览无余。
“对于扬尘太大、车辆未冲洗就上路和工人未戴安全帽的情况,我们会进行实时截屏。住建部门将把这些不规范操作图片发给所在工地,督促其及时整改,再通过视频监控查看整改是否到位。”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肖遥告诉记者。
该建筑工程远程监控系统今年7月建成,经过系统调试和运行,目前在孔学堂、1.5环等18个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试点。“系统通过在建筑工地现场安装数据采集终端(包括高清视频和环境监测装置),利用最新4G传输技术上传数据值监控指挥中心,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在建工地文明施工、质量安全。工地扬尘、噪音、温湿度、PM2.5、PM10等情况,都在我们的监控范围内。”肖遥说。
记者在监控大屏幕上还看到,每个建筑工地实时的PM2.5、PM10情况都被实时公布。系统还会就当前建筑工地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展开数据分析,对于污染严重的工地,住建部门将督促其及时整改。
“我们还专门开发了移动客户端,只要下载客户端,通过我们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工地实时作业情况,非常方便。”肖遥说。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全市在建建筑工程项目,将分三个阶段纳入贵阳市建筑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015年底,‘千里眼’将在全市工地全覆盖。”
延伸阅读:
北京:2万余电子眼联网盯烧烤扬尘排污
原标题:建筑工地有扬尘?这可逃不过“千里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