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提法首次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值得关注的是,“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就燃煤发电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升级改造“时间表”。一系列的战略举措表明,基于更加严格排放标准的超低排放将成为燃煤发电行业的“新常态”。
今年7月,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国内首创的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项目通过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权威机构的检测认定。
浙能集团的这一重大成果意味着燃煤发电机组清洁化生产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开创能源生产革命新局面不仅具有重大“破题”价值,而且对于确保能源消费安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技术新突破、推动能源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部委“行动计划”出台超低排放将成“新常态”
三部委在印发 《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的《通知》中强调:为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进一步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而制定该行动计划。
“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是该《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行动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对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的第三次提升:要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区十群”19个省(区、市)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此次《行动计划》则明确要求东部地区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努力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要求到2017年年底前,该省所有新建、在建火电机组必须采用烟气清洁排放技术,现有6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基本完成烟气清洁排放技术改造,达到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要求。
为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以超低排放为代表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成为燃煤发电行业的“新常态”。
顺应能源革命大势浙能集团率先“破题”
7月2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杭州发布权威消息,国内首个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浙能嘉兴电厂三期8号、7号百万千瓦机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均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排放标准限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浙能集团在建的六横电厂(2×100万千瓦)、台州第二发电厂(2×100万千瓦)等新建燃煤机组从设计阶段就按超低排放要求同步实施。目前,浙能集团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技术”,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获得受理。
浙能集团已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所属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改造工作,2017年年底前完成30万千瓦机组改造工作,从而实现集团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全覆盖。预计全部改造工程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
浙能集团这一举措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门、中国工程院、浙江省政府等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今年3月,国家环保部复函浙江省环保厅关于将浙能嘉兴电厂三期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列入燃煤机组高效污染治理技术示范项目的报告,明确支持超低排放技术的试验与开发。
5、6月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处长李宏军等先后专程赴嘉兴发电厂考察调研。段宁表示:“将超低排放项目作为未来的能源清洁化生产的主攻方向,很有远见。”李宏军表示国务院研究室对该项目高度关注,希望浙能集团继续完善和提高,使该技术能够在全国推广。
6月20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专报信息 “浙能嘉兴电厂国内首套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装置投运”上作出批示:“这是一件大好事。请省环保厅组织力量评估,要大力推广。”浙江省经信委已经出台政策,进一步 加强对环保机组的运行调度进行倾斜和激励,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
7月28日,国家环保部调研组在总工程师万本太率领下赴浙能嘉兴电厂超低排放项目考察调研。调研组认为,浙能集团率先在国内建设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项目,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希望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为国家制定新的环保标准提供决策依据。
9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教授充分肯定了浙能集团的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为国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干在实处开创煤电生产新局面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电力生产以煤机为主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实现“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在很长一个时期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方面。
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资料显示,中国常规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探明总资源量超过8200多亿吨标准煤,经济可开发的剩余可采总量接近1400亿吨标准煤。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则显示,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7.5%,石油占比17.8%,天然气为5.1%。
7月28~30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与会的众多专家也认为,由于石油天然气供应受制于人,无论是从国家能源安全还是经济可行性的角度看,至少在未来20年内,中国都不可能改变煤炭是最大一次能源的事实。
为此,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指出:“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现实的选择就是煤炭清洁利用。”另外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虽然从1970~2002年煤炭占比一度下降,但2002年以后煤炭占比再次开始上升。2013年底,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17年,煤炭有可能反超石油,逆袭成功,再次成为全球“能源大帝”。
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格局还将长期存在。近年来,虽然煤电装机容量在中国发电行业中的占比稍有下降,但是其作为电力生产主力的格局在很长时期内都难以发生根本变化。
从国外的情况看,也存在类似趋势:《经济学人》今年4月刊发的一篇文章介绍,煤电价格只有气电价格的一半左右,因此目前德国煤炭发电量已经达到1620亿千瓦时,创自东德时期以来的最高水平。日 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煤炭进口数量从之前的1亿吨暴增至去年的1.8亿吨。
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燃煤发电只占到中国煤炭年消耗量的52.8%,远低于美国的93.3%、德国的83.9%、韩国的61.7%,与集中高效利用相差甚远。相比之下,近50%煤炭消耗于钢铁、冶金、水泥等行业以及小锅炉和居民家中取暖等,由于环保技术缺失,其对环境的影响更为致命。
从长远来看,实施煤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能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利用和环境容量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从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战略安全性。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具有极高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经测算,浙能集团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增加的发电成本约为0.015元 /千瓦时,即煤电每千瓦时成本为0.473元,远低于天然气发电的0.904元、风电的0.8元、太阳能发电的1元。因此相比较而言,通过超低排放实现火力发电的清洁化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在对浙能集团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进行调研之后指出:改造和运行的成本大大低于天然气的建设发电成本,对实现中国的经济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中国能源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三部委“行动计划”出台超低排放将成煤电常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