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首个六年“绿色制造发展规划”显示,公司将斥资100亿元,直接投入厂区绿色环保工程,这在宝钢历史上绝无仅有,申城大企业中也是第一次。
“100亿,不是小数目,可环保问题对于宝钢股份而言,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而是在上海的‘生存前提’。”宝钢股份总经理戴志浩表示。过去30多年,宝钢一直在打造花园工厂。但产业与城市发展,总是激发我们迈向更高目标。“如同跳高比赛,跳过一个高度,标杆就再往上抬一抬;再跳过了,还会有更高的标杆,跳不过,直接被淘汰。宝钢,只有不断向上,没有退路”。
30多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第二天,宝钢的打桩声响彻浦江,为这座城市和国家工业振兴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如今,宝钢股份全力吹响新一轮绿色号角,想用实践证明,钢铁厂,可以取得市民认可,与特大型城市的未来相融相生。
做负责的好邻居
记者在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工厂的原料堆场看到,一个个10层楼高的钢结构大棚、筒仓,正在加紧搭建。投资巨大的大棚、筒仓,并不能给钢厂带来任何生产效率上的显著提升,直接作用就是起风时防止灰尘吹到对面的居民区。
在国内钢铁平均利润每吨不到5元,吨钢环境保护成本过百元的重重困境下,斥巨资投入看不见直接回报的事,值得吗?
月浦和盛桥,宝山离宝钢工厂最近的两个街镇,近年来随着动迁人口导入和本地开发,人口成倍激增。原来的小区离开厂区总有些距离,如今,越来越多小高层贴了上来,居民从窗子里探出头,大型的煤炭、铁矿石堆场近在眼前。
十年前,宝钢请来同济大学设计院,用进口材料在原料堆场边上建起巨大的防沙除尘网,封网、撒水,这些手段和国外先进钢企相似,能有效抑制绝大多数扬尘。但近年来,随着居民楼“步步紧逼”,风大时,影响难免。
“有时居民怪我们,我们也很冤。30多年前,我们是这里‘原住民’,当年建厂时,附近还全是农地,所以才建起堆场。”宝钢老职工说。事实上,宝钢原料堆场的存在远远早于居民区。但现在市民买房子时不会管这些,相反还会质疑:为什么我家马路对面会是堆场?
渐渐地,宝钢意识到,在城市环保要求面前,任何争辩都没有意义。“我们要么是花园工厂,要么就做花园。”宝钢管理层提出过这样的理念,认为在公众对环境的高要求下,钢铁企业必须成为真正的花园工厂,不然只有一条出路——关厂、搬离,让厂房彻底“回归自然”。
“没有其他办法,找个盖子罩起来。”宝钢股份经营者介绍他们的处理方法,这项规模空前的工程,国外钢厂也几乎没有。在总经理戴志浩看来,这样做源自上海对环境的高要求和宝钢的发展战略。
工程设计中,原料堆场封闭方式分两种:对付小山包一样堆起的铁矿石,用半圆的罩子罩上,就像过去家里罩在饭菜上的“饭笼子”;平摊在地上的煤,则用一种高高立起的筒仓储存。结果煤的堆场“立起来”之后,占地面积减少带来大片空地。宝钢决定,多出来的空地不再做任何生产用途,而是种绿。这给全厂带来相当于三个大宁绿地的景观绿地空间。
185万平方米原料区域全封闭改造的同时,147公里长输送料带封闭也已启动。宝钢估算,光这两项“封闭”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40亿元。
当居民区包围厂区,宝钢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用绿树包围自身”。新一轮规划中,宝钢计划在厂界红线上再建一个20.2公里长的环厂绿化带,与周边社区绿色接壤,起到降噪、吸尘和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让工厂绿化率达到36%。 下转◆5版(上接第1版)要知道,在国家政策中,花园工厂的绿化率指标一般为20%。
上述措施,加上烧结和焦炉烟气的深度净化处理、电厂燃煤机组的脱硝和除尘改造等工程,从去年开始的6年规划期内,宝钢股份环保直接总投入将超过100亿元。算上各类能效提升的装备技术改造,间接总投入将达到近400亿元。
“高额环保投入不是要证明什么,而是为了未来生存和竞争优势所必须的投入。我们的目标就是,宝钢的环境建设和宝山一样好,甚至还想比厂外的环境更好一些。”戴志浩说。
成为社区一部分
近年来,钢铁大厂逐渐在全球特大城市中销声匿迹,坚守者屈指可数。除了上海的宝钢,日本东京的钢铁企业是一面难得的“镜子”。在东京湾,新日铁、JFE两家钢企的三大工厂已经成为东京城的一部分。过去,宝钢向世界先进钢铁企业学习生产经营技术,现在,“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成为关注的新方向。
“前阵子在日本访问时,新日铁经营者告诉我,钢厂在大城市存在,不能总把自己看作社区的负担,而是要想办法变成社区的一部分。”戴志浩说。
新日铁就承担了东京几项重要的市政功能,他们的建议带给宝钢全新的思路:社会对工厂环保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如果只关注自身污染治理,最终很难得到居民真正认可;而通过融入社区,为社区环境做出贡献,主动承担额外任务,才能相融发展。
宝山地区,小型燃煤锅炉产生的污染是多年顽症,当地小旅馆、小浴室、小企业集中,使用小锅炉情况普遍。过去,宝钢工厂的余热蒸汽只是白白排掉,虽然不存在污染,却也是一种浪费。
宝钢厂区生产产生的低温烟气和蒸汽在工业上已无显著利用价值,现在装上一种新型热交换储水箱后,200多摄氏度的蒸汽能在水箱里将水加热到96摄氏度—100摄氏度。除了供厂区职工生活用水外,再由送水车送往旅馆、浴室等各个分散的用水点。“水不够了,一个电话就送上门。”宝钢股份经营者认为,这样的服务看起来“琐碎”,但很能获得人们的认同,传递一些温暖的“正能量”。
宝钢专家介绍,这种创新的余热再利用方式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热水供应来自宝钢,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输到位,每年可以向周边供能2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热能,未来预计可替代周边地区600套以上的小型燃料煤(油)锅炉,占上海需淘汰小锅炉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现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向零散分布的用户供水,将来建成管道,研究出合适的模式,也能向居民楼供应。”宝钢专家表示,热水带去的既是便利市民的“正能量”,也是为了城市低碳环保的“绿色能量”。
宝钢建设的宝山湖水库是上海水源地之一,也是宝钢人引以为傲的一处“环境样本”,那里捞起过三四十公斤的大鱼,水质很好。每年上海咸潮来时,市政方面的陈行水库水质下降、供水紧张,宝钢便大幅提升宝山湖水库向市政供水能力,满足宝山、嘉定市民需求。
宝钢是上海首批在厂区及周边配备环境监测站的企业,五个空气质量站已纳入上海区域联网监测系统。今年,这五个站又一次升级换代,具备了PM2.5和最前沿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在线监测功能。“作为钢铁厂,社会公众对我们关注度高,我们对自己的关注,理应更高。”宝钢的环保专家说。
“上海雾霾严重期间,这里PM2.5和全市总体水平基本相当,没有出现过高的情况。”宝钢盛桥空气质量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并非企业内部数据,所有设备都跟宝山区环保局联网,由环保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其中盛桥站设在厂界区域,一墙之隔就是居民小区,这里空气质量和全市水平的对比,直接说明工厂是否向社区输出了污染。在宝钢,企业技术部门特地开发了手机APP应用,每个员工的手机上能实时显示厂区空气质量,宝钢方面透露,这些数据和软件也会向厂外开放,让周边市民也加入随时进行监督的行列。
“在环保节能的模式和技术上,我们尝试的许多‘第一次’,虽然成本不低,但能设法解决问题,也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宝钢股份能源环保研究所首席工程师李咸伟表示,“8年前,宝钢就对于钢厂二恶英的处理建立实验室,这不仅让生产过程污染减少,对于以后参与周边城区垃圾处理也是一种技术积累。”
绿色爬满仓库、车间外墙,甚至爬上路灯;员工说今后要在堆场边上搞露天自助餐,在高炉平台上开茶话会……前不久,今年宝钢开放日活动中,周边社区居民走进厂区,所见所闻打消心头疑虑。“这么多年了,没想到,原来家门口的钢铁厂已经是这个模样!”一名高龄老人感叹,“看一看厂区,听一听规划,‘花园工厂’所指非虚,宝钢的努力真是不容易,未来继续与这座工厂为邻,我们安心。”
原标题:宝钢斥百亿投入绿色环保工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