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采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以及规避油价攀升影响的重要途径。在过去10年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从谷物饲料(如小麦、玉米和大豆)生产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令人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而使得液体生物燃料市场一直发展缓慢。引发担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如果将谷物生产从粮食供给转向发展交通生物燃料,可能造成食品价格的上涨,粮食作物供应的减少,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为了拓展全球生物燃料市场,发展可持续性的生物燃料势在必行。采用非食品原料的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管理> 正文

生物质废弃物变能源面临新机遇

2014-09-18 11:39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格洛丽亚·埃斯波西托

交通运输业采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以及规避油价攀升影响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10年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从谷物饲料(如小麦、玉米和大豆)生产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令人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而使得液体生物燃料市场一直发展缓慢。

引发担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如果将谷物生产从粮食供给转向发展交通生物燃料,可能造成食品价格的上涨,粮食作物供应的减少,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为了拓展全球生物燃料市场,发展可持续性的生物燃料势在必行。采用非食品原料的 “第二代”生物燃料(如纤维素和生物质废弃物),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造的气体生物燃料,创造了新的机遇,使全球生物燃料市场更加多样化,发展更具动力。

英国如今正引领着一项创新活动——开发生物甲烷,并将其作为卡车和公共汽车的一种环境可持续生物燃料。生物甲烷是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形式,适用于驱动天然气车辆。生物甲烷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质废弃物中生产,其中包括食物残渣、农业和农场动物粪便、酒厂废水和污水。

在英国,正使用厌氧分解法来生产生物甲烷,这是从废弃物中生产能源最为成熟和具备商业可行性的技术之一。此技术包括在封闭容器缺氧的环境下,可降解物质被微生物降解,从而产生生物甲烷。制造出的生物甲烷经过净化、液化或者压缩,最后作为车用燃料出售。厌氧分解过程的两种副产品分别是作为有机肥料出售的营养丰富的沼渣沼液和出售给软饮料公司的碳酸气。

作为汽车燃料的生物甲烷在英国被公认为是降低重型车辆环境影响的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径之一。与制造柴油相比,生产生物甲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70%以上。而与柴油相比,作为汽车燃料的生物甲烷所释放的细颗粒物(PM10)和黑碳排放量减少了90%。

车辆运营商转而使用生物甲烷,可以让燃料成本降低,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在英国,许多物流公司、食品零售商和巴士公司都已经改用由生物甲烷驱动的天然气车辆。

发展作为重型车辆替代燃料的生物甲烷同样能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许多益处。中国的天然气汽车市场日益增长,可以考虑利用生物甲烷作为低碳的汽车燃料,降低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依赖性。发展生物甲烷,还可以补充中国现有的液体生物燃料市场,并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目标。

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变成为能源,不仅可以创造一个蓬勃发展的气态生物燃料市场,还可以创造一个蓬勃发展的有机肥料市场、可供国内使用或出口用的工业气体二氧化碳市场。

目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正带来垃圾规模的显著增长。垃圾填埋场作为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在许多地区已经达到其容量上限,这对垃圾处理构成了挑战。

采用厌氧分解法生产生物甲烷,可以成为解决不断升级的垃圾处理问题的一个环境可持续方案。填埋有机垃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危害要比二氧化碳大23倍。收集甲烷并使之转变成为运输燃料,将有助于中国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产生可再生能源。中国各大城市所产生的垃圾中,占很高比例的有机垃圾可以为生产生物甲烷提供大量的原料。这有助减少进口化石燃料、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大货车在中国各地运送货物,不仅大量消耗柴油,还导致许多城市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采用生物甲烷,有助于降低交通运输中的污染排放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并控制碳排放量。

英国在建设和运营厌氧分解厂、提供生物甲烷生产专业技术方面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和帮助。英国汽车工业可以提供符合“欧6”排放限制的重型燃气发动机方面的专业技术。与英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中国发展生物甲烷车用燃料市场,并带来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诸多效益。将生物质废弃物转变为能源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遇。

原标题:生物质废弃物变能源面临新机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