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到夏天,市区的一些河道就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死水一潭。现在通过政府下决心科学治理以后,水质明显清澈了,也没有了味道,空气也清新了,这是镇江市政府为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江苏省镇江市民刘志祥大爷说。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初,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从保障和改变民生入手,将“一湖九河”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今年6月的监测报告显示,“一湖九河”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当人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之际,住建部门又将目光瞄向了更深层面的城建难题——面源污染治理。
面源污染为何要治理?
“我们在‘一湖九河’治理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性问题,只要一下雨,水质就会明显变差。当前,我们采用的是换水方式,一般要用几天时间才能将水体换一遍。”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副处长赵宝康如是说。
雨水造成的污染,这是原有城市化模式造成的问题。灰色设施(水泥、管道)为主的排水系统导致了两大问题的产生。一是遇到强降雨时,短时间内,雨水来不及通过管道排出就会外溢或是积水,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另一个问题是与内涝相伴而生的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即城市的面源污染问题。面源污染是指在城市范围之内,伴随雨水落下,形成地表径流的同时,雨水就受到了第一次污染,然后通过收水沟头,排入城市管网,而雨水管网有沉积物、有污水、有底泥,特别是管网内雨水峰值期,击起沉渣,形成二次污染,两次污染叠加,通过雨水管网排入“一湖九河”。
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初期雨水对河道污染的占比已达到了60%至70%。
面源污染怎么来治理?
是依赖传统的老思路,就排水谈排水,就管道谈管道,还是面对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住建部门没有闭门造车,他们敞开视野,思考和搜索目光扩大到了世界范围,因此美国西雅图的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新技术进入了视线。
2012年,《镇江市城市排水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得了省一等奖。日前,作为全国第一份、具有示范意义的《镇江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市政府发布实施。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坚说:“这两份规划将按照源头消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的总体原则,采用‘绿色 灰色(管网)’结合的方案,着力解决城市面源污染和内涝防治的综合解决方案。而绿色的核心就是指低影响开发技术。”
结合镇江实际,参与了《镇江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编制的佘年教授解释说,为什么在城市化之前,镇江的许多农村没有内涝?因为有水塘、沟渠、农田……雨水在源头就已经被蓄住。城市化之后,地表被硬化,雨水落下后,大量的雨水只能汇向管道,短时间内会给管道带来很大负荷。而低影响开发,就是要因地制宜,利用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被浅沟和透水铺装、水塘湿地等生态绿色基础设施,让雨水充分就地或就近下渗,同时利用土地、植被进行滞蓄和渗滤处理,让大部分径流雨水变成地下水,剩下的水才会进入管网。
对于全新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很有信心。“这样的生态理念,我们不是没有尝试过,金山湖路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排水系统,这几年的多场强降雨之后没有积水,这就证明了生态方案是可行的。”
据了解,今后,镇江市内新开发的地块都将按新的规划要求来引导这些地方采用新的低影响技术。目前南方的一些先进城市已经规定,小区开发之后,其管道径流总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径流总量,这正倒逼着城市建设者们进行理念更新。
原标题:镇江坚持污水治理又现碧水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