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曾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和水泥生产基地,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铜川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铜川市铁腕治污,在转型中重现了蓝天绿地。
因煤而兴的陕西省铜川市,20年前因卫星看不见而出名。今日铜川,重现蓝天绿地,从2008年以来连续6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300天以上,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关中5市第一,展现了这座资源城市加快转型的绿色足迹。
铁腕治污的力度
煤炭、水泥、铝冶炼、火电、陶瓷等,既是铜川的主导产业,又是铜川环境的隐形杀手。2002年~2004年,铜川大气污染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四大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提出了彻底治理铜川水泥污染的总要求。
壮士断腕,拿支柱产业开刀。水泥粉尘占全市粉(烟)尘排放总量的90%以上,是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源。铜川拿支柱产业开刀,从川口突破到国道攻坚,再到药王山周边围歼,对水泥企业集中进行综合治理。“十一五”以来,共投入资金3.1亿元治理水泥污染,关闭拆除了57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6182吨,提前两年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全国较早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的目标。
忍痛割爱,向传统产业亮剑。市政府出台严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铜川政策”,超前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排放标准,实行环保倒逼。对经治理仍不达标的铜川铝业公司330台100KA预焙电解槽、耀州瓷厂、10多家电石厂和60多家小煤矿坚决淘汰关闭。拆除关闭了62家石碴厂和182家白灰窑、坩土窑,并实施生态修复。同时,铜川着力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将粉煤灰、炉渣及铝厂铝渣用作水泥厂的生产原料,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治煤管煤,实现煤城基本不烧煤。铜川从1999年起连续15年治理城市煤烟污染,通过拆煤棚、堵烟道、搬煤台、改锅炉,实施气化工程,推广清洁能源等综合措施,在北市区、210国道南北市区连接带、耀州城区和宜君县城建设改煤区,在新区建设无煤区,改煤区天然气通达地段全部改用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居民住户、单位食堂和饮食服务业改用液化气、型煤、电等清洁燃料。
转型治污的启示
目前,铜川这座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了由黑变绿的华丽转身,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资源型城市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粗放型的简单生产必然带来环境苦果,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忽视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以牺牲环境、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为代价,虽然可以创造短时期骄人的经济建设成就,但它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必将使发展难以为继,使资源城市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艰苦而漫长的治污。
寻找经济、环保、转型的着力点、平衡点。经济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不可逾越生态红线,不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的平衡点,用生态理念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统筹推进生产发展、社会文明、百姓富裕。
敬畏自然、敬畏规律。资源城市只有必须合理、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按照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就地多层次转化增值,不把有限的石灰石等资源吃干榨尽,让宝贵的资源不仅服务于当代,更要考虑后代的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转型中的环保变奏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