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膜技术以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超强的净化效果被广泛用于水处理行业。作为膜技术的核心,膜一直因能把流体分隔成不相通的两个部分而倍受关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1040亿元,可能主要投资于中小县镇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市场规模789亿元,其中膜市场规模500亿元,占比较大。
随着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频出,作为与民生相关的污水处理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其中,膜技术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技术,应用的范围正逐步发酵,市场空间也进一步将被打开。为方便读者,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对膜技术的四大“膜君”进行了整理。
微滤膜
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分离效率是微孔膜最重要的性能特性,该特性受控于膜的孔径和孔径分布。由于微孔滤膜可以做到孔径较为均一,所以微滤膜的过滤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表面孔隙率高,一般可以达到70%,比同等截留能力的滤纸至少快40倍;微滤膜的厚度小,液体被过滤介质吸附造成的损失非常少;高分子类微滤膜为一均匀的连续体,过滤时没有介质脱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滤液。
微滤膜主要应用于医药行业的过滤除菌、食品工业的应用、油漆行业的应用、生物技术工业领域中。
超滤膜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超滤膜主要应用于医用无菌无热原水设备,饮料、饮用水、矿泉水净化,工业分离、浓缩、提纯,工业废水处理,电泳漆、电镀含油废水等处理。
纳滤膜
纳滤膜的出现弥补了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空白,它是一种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功能性半透膜,属于分离膜品种。
纳滤膜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阳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阳离子盐溶液。主要用于地下水除硬度,地表水除有机物、色度,饮用水净化,油水分离,乙二醇回收,硫酸铜回收,有机、无机液体分离、浓缩,染料提纯、浓缩、脱盐,天然药物分离、浓缩,发酵液浓缩等领域。
反渗透膜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制膜原料来源容易成本低廉等特征。
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取得净制的水。现已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见卤水)淡化、锅炉用水软化和废水处理,并与离子交换结合制取高纯水,乳品、果汁的浓缩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剂的分离和浓缩方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