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能源峰会上,华电集团人士披露,旗下数个煤化工项目正在谨慎推动,结合其7月中旬与天龙控股、陕西益泰能源签订榆林百万吨煤基芳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图打通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链的动作看,煤化工在华电集团业务板块中还将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这在近期屡屡曝出有大型能源央企剥离煤化工业务大背景下,实属行业的“亮眼”信息。
如果说“去煤改气”后出现的巨量替代能源缺口为天然气带来了一轮发展的黄金周期,那么同时也给煤制油气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行业带来了咸鱼翻身,甚至可以说是起死回生的机会——由于天然气供给的增量远不及需求缺口的增速,利用煤炭就地形态转换制成油气作为补充资源的构想被部分业界人士推崇,并最终被监管层采纳。仅2013年一年,发改委在3月和10月分两批次集中批复了逾14个煤制油气项目和6个煤制烯烃项目,2014年1-5月又有4个煤制气项目获批或取得前期工作路条。其中,绝大部分新批项目位于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西部富煤缺水地区,业主单位仍然以大型能源央企为主。
至此,2011年为限制煤化工盲目投建的行业限制政策基本被搁置一旁,地方政府及实力资本投入煤制油气为主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热情愈显。以内蒙古为例,自治区发改委6月20日透露,眼下当地已获国家“路条”的煤制油气项目总投资额2230亿元,总规模280亿立方米煤制气、200万吨煤制油的五大煤制油气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而截至2013年年初,内蒙古就已形成142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765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煤制乙二醇、278万吨煤制合成氨,以及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各类新型煤化工产能。结合上述煤化工产品动辄单位水耗数万吨、当地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米的现实情况对比看,内蒙古新型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后大量占取当地水资源,甚至与民争水将成为难以避免的现实。
政策收紧 企业剥离
其实,内蒙古之外的西部煤炭主要产区均存在类似问题。此外,一些技术水平低、规模体量有限的小型煤制油气项目也纷纷迎着“行业春风”争抢路条。有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有26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则多达67个。
不过,煤制油气项目因能源转化率低下一直被部分行业及学界人士诟病,尤其是难以控制的水耗及水土污染风险更是引发环保人士的持续尖锐批评。考虑到不同声音,同时抑制新型煤化工再度出现的投资过热势头,7月17日能源局发文提高煤制油气项目准入门槛,部分硬性指标较2011年文件直接翻倍,并重申“量水而建”的原则。另据2014年年初消息,监管部门连同石化协会等行业协会正在商定有关煤制油气项目投建的总量控制文件,只是鉴于地方政府及企业方的阻力迟迟难以敲定。
对于政策面的“突然”收紧,业界及机构普遍解读为是对已涉足煤制油气行业的大企业的直接利好。不过,部分涉事企业却并不领情:由于相关业务的持续亏损及自身业务重心调整,年初以来中海油、国电公司以及初尝煤制气成果的大唐国际相继披露消息,将剥离旗下煤制油气项目、逐步退出煤化工领域业务,结合5月份煤炭界大佬中国神华与国际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在陕西榆林的合作煤化工项目也爆出陶氏退出的消息,直接为“如火如荼”发展中的煤制油气行业浇了一盆冷水。
据了解,大唐煤制气项目艰难突破输气管网的“硬件”限制之后,在2013年12月初终于通气北京,不过由于气化炉设计和应用工艺与当地煤质并不匹配,造成生产中气化炉壁腐蚀严重、内夹套件等设备问题故障不断,并最终演变为生产事故被迫停产。另据数据显示,2013年大唐煤化工板块亏损超过21亿元,负债达到597亿元。2014年1季度,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亏损额已接近5亿元。同样,中海油、国电公司以及神华等业内企业也持续爆出煤化工项目投入巨量、推进缓慢、技术攻关困难等消息。
此外,随着“限煤”之后煤价持续下探,整个行业“钱景”被不断下调,个别企业欲借投建煤化工项目获得地方煤炭配额,进而获取直接资源利益的如意算盘被打破,加之技术瓶颈难以突破、项目投入高且回报周期长,尤其是地方环境容量限制等实际因素制约,及时抽身撤出转投其他业务也属明智之举,亦可谓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央企示警 净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部分央企去煤化工,亦表明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央企凭借各项优惠政策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享有“探路者”和“实践者”美名,却又缺乏应有效率的好景不再,代之的则是可预见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近年国资领域各项改革工作的加速推进、监管部门对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力度日益强化等现实,面对巨额投资尤其是持续亏损项目,央企表现出的及时抽身或忍痛割爱更属识势之举。
经此一役,未来央企对过往非主营业务做出选择性剥离的动作还将持续,这无疑有助于国有企业理性对待新领域、新项目的投入,提升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介入腾出空间和机会,实现行业参与角色的多元,有助于行业实现良性竞争,进而促进相关领域发展效率。
与此同时,眼见“不差一切”的央企巨头们都知难而退地剥离煤化工业务,实力相对示弱的各方资本再要贪图各种由头涌入煤化工领域势必要加以思索,这短期看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直接抑制作用,不过从中长期看,也将为行业内真正具备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净化市场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利好行业整体发展。另考虑煤制油气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行业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和难以控制的水土污染风险,目前较为小众的诸如地下煤炭气化开采技术或在未来成为新的热点发展领域,进而实现加速发展。
预计,考虑上述因素以及日益严苛的环保形势,后期还将有行业企业退出煤制油气等煤化工行业领域,以实现调整产业布局、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结合现有信息分析,此类企业多将结合自身主业,转投政策积极鼓励的清洁能源行业,以实现加速由传统能源业务向新能源业务转型、进一步助力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的目的。
原标题:“去煤化工”亡羊补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