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污水中的污染物绝大部分被转移到污泥中,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会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威胁。
80%污泥未得到无害化处理
目前,我国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其中,卫生填埋仍为当今国内的主要污泥处置方式。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3版)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运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污泥卫生填埋的比例为67.19%,堆肥12%,近18%去向不明。
从数据看,我国污泥大部分得到了安全无害化处置,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监管松懈,我国大部分污泥被简单填埋,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德刚说,“实际上,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厂的‘老大难’,很多污水处理厂为了省事,就把这块业务外包出去,不管承包商有没有相关资质,只要你能把污泥拉走,怎么处理它们不管。在大城市,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在一些中西部省区,污泥处理处置则更加‘粗放野蛮’,直接就倾倒在河道或者农田里。”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郭振华介绍,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精华”,污泥含水率高、易腐败、有恶臭,含有重金属、“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的有机污染物等。污泥未经安全处置会对地下水和土壤进行二次污染,且污泥的粗放填埋会导致垃圾填埋场渗滤导管的堵塞,破坏垃圾填埋厂的原有功能。
污泥为何被随意丢弃?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其处理处置费用应包含在污水处理费中。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费平均为0.8元/吨,此费用仅够污水处理的费用,管网、污泥处置费用均不能覆盖。
目前,污泥处置费用的主要来源依靠于政府补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总编傅涛表示,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50%~70%,而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拟新增污水处理及相关投资额约4300亿元,其中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47亿元,只有8.1%,与国际趋势相差甚远。
政府财力不足,补贴不到位,最终需要企业去承担。
目前,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业内较公认的数据为:卫生填埋为90-120元/吨,焚烧、建材成本为300-450元/吨;而偷排的成本仅为20-30元/吨。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污泥处理企业置环境利益于不顾,大量偷排、违排事件屡禁不止。2009年,“京城环保第一案”震惊全国,北京环兴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6500吨含有多种重金属和细菌的污泥,倒进北京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永定河旧河床沙坑内,造成重大污染事故。今年7月,再次曝出深圳横岭污水处理厂的重金属污泥偷运到惠州大亚湾倾倒事件,如上文所述现象并非行业中的个例。
资源化或是污泥处置未来方向
针对污泥资源化的问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杭世珺表示,“仅仅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污泥处理要增加成本,但做到极致时,污泥中的氮磷钾碳等元素逐渐被发现,并且得到合理利用,成为了一种资源。”
傅涛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环境产业主要停留在末端治理阶段,个别做到了资源化。污泥处理方面,有的企业也开始了从污泥中提取有机质的探索。但是市场中90%的治理,主要还处在无害化末端的环节。”
目前已有部分环保企业走在污泥资源化的道路上,并取得了经济效益。例如裕川环境的污泥微生物蛋白提取技术,青岛天人用污泥与餐厨垃圾混合发酵大规模生产沼气(燃气),北京沃土利用污泥生产有机肥料,北京绿创利用污泥生产高肥效土地利用产品等。
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资源化目标的达成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政府及社会公众应提高对污泥处置的认知,提高污泥的财政补贴费用,加大污泥处置的监管力度,加速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污泥的蓝色经济循环。
原标题:污泥处理处置:敢问路在何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