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召开,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以及水务领军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聚焦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开展深入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为中国水务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创新理念和思想引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企业> 正文

全力以赴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水利报访粤海水务党委书记、董事长郑航桅

2021-10-28 11:28 来源: 粤海水务

近日,“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在深圳召开,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以及水务领军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聚焦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开展深入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为中国水务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创新理念和思想引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png

《中国水利报》10月28日专题报道:全力以赴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访粤海水务董事长郑航桅

中国水利报记者:粤海水务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请介绍下筹办此次会议的初衷。

郑航桅:城市因水而兴,人民的生活因水而美,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工作既是国家水生态体系保护的重要工作,也在气候变化等环境背景下对保障安全供水和优质用水提出更高要求,牵涉水务及水环境全产业链及上下游产业,需各方共同努力。

这次,我们与广东省水利学会、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主办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首届论坛,就是希望搭建一个促进产学研各界积极交流的有效平台。公司未来也将最大限度地利用顶尖资源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更强水安全保障,为中国水务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中国水利报记者: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请介绍下粤海水务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

郑航桅:作为水务行业的第一梯队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支撑公司发展全局早已成为粤海水务管理团队的共识。为切实担负起“安全供水、供安全水”的使命,粤海水务积极推动科技兴企战略,以创新为驱动,对标国际,对接前沿技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由粤海水务牵头完成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东莞常平粤海水务第二水厂进行实地应用后,将水厂的管网漏损率、供水电耗大幅下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肇庆,粤海水务创新膜处理技术应用,将高新区一家濒临停产的老旧自来水厂改造成广东省内首个万吨级浸没式超滤膜水厂,产能从每天1万吨提高到2万吨,出水水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满足了当地高新区生产企业更高的用水标准要求。

同时,公司坚持产学研合作,现已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水环境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形成产学研联盟,拥有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多项核心专利成果,在环境激素等痕量污染物及异味物质研究、管网漏损控制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jpg

广州南沙粤海水务臭氧活性炭处理示范水厂

此外,公司专门培育了一支专业队伍专注于智慧水务业务,并已初步完成了智慧水务产品体系构建,形成了一套行业领先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与华为携手打造鲲鹏智慧水务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5G等前沿技术在智慧水利水务领域中的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粤海水务已将智慧水务系统应用于全国100多个水务项目的生产管理、供水服务、运营管控等多个环节,实现水务管理的全面升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水利事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水务市场也将进一步发生深入变革,产业数字化进程将会催生新的业务形态,孕育巨大市场空间。接下来,粤海水务将充分利用大湾区完善的信息产业链,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一体化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大湾区水务信息化水平。

中国水利报记者:城市水资源科学输配是此次论坛的主题之一,作为一家在原水供应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司,近年在这方面有何建树?未来有何打算?

郑航桅:粤海水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城市水资源科学输配方面形成了一套专业运营管理体系和流程。近年来,包括东深供水工程在内,粤海水务承建的多项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已经成为广东和整个大湾区水资源配置的“脊梁”,为区域供水安全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公司在建的世界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管道调水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供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覆盖人口约5000万,支撑超9万亿元生产总值,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和战略支撑。

此外,公司还承建了广东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受水区域最广的重大水利项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总长近500公里,受水区面积超4万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彻底补齐粤西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短板,惠及2400多万人,是系统解决粤西人民用水问题的重大水利工程、民生工程。

未来,粤海水务将继续在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上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如《泵站技术管理规程》《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等编写,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水利报记者:饮水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人们的饮水需求正在由“喝上水”到“喝好水”转变,请介绍下粤海水务近年来在饮水安全方面储备了哪些核心技术?

郑航桅:作为最早投入水务事业的国有企业之一,粤海水务以半个多世纪以来安全优质对港供水的能力及20多年来城镇供排水优质服务的丰富经验,成功塑造了“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品牌形象,拥有目前国内同行业检测能力领先的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能力达到近600项。

2012年,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检测能力覆盖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全部水质指标,并具备国际水质标准重点关注污染物指标以及标准外热点物质的检测能力。

2014年,粤海水务建成国内第一个异味物质筛查数据库网络平台并正式上线,近800种异味物质信息对社会公开,供业内筛查。

2020年,粤海水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水中心),由李圭白、张杰、任南琪、马军4位院士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在碳中和愿景下,城市群饮用水面临新的挑战。对此,粤海水务依托强大科研实力,正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保障优质出水为原则,深入节能、降耗、资源化技术探索。如在绿色低碳,优质水处置方面,粤海水务依托马军院士“重力流直接超滤净水关键技术”成果,已经开展了模块化装配净水厂的应用探索。

中国水利报记者:论坛期间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请介绍下成立这个机构的初衷和愿景。

郑航桅:这个中心由我们与粤港澳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水务企业共同筹备成立,目标是建立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化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之所以成立这个中心,既是响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工作部署,也是服务水行业创新发展,促进粤港澳人才流动,整合资源推动科研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

3.jpg

会议期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

具体来说,中心主要有5项任务。一是推动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围绕湾区水务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企业实际需求,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结成联盟,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质监测、智慧水务等方向协同创新,推动水行业发展。二是开展技术成果推广和商业化应用。以市场为导向,打通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链条,依托企业优先开展技术成果应用,同时引入水务创新基金,通过产业孵化、项目融资等方式,加快创新成果在水务行业的大规模商用进程。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湾区政策、区位优势,集聚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把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为水务行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技术交流合作。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供需有效对接,资源协同整合,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联合研发等形式,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举办高端论坛、展会、成果推介会等大型活动以及各类媒体宣传活动,推广中心品牌形象;制定统一的水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体系,互援互助、信息互通机制,建立湾区快速高效的水安全应急协同平台。五是加强政策标准研究。跟踪国家、湾区相关政策和水务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定期发布行业分析报告,编制行业相关标准;对外提供技术委托研发、试验验证、检验检测、人员培训、项目评价、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等专业咨询和公共服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