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

工业园区污水治理设施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南通市为例

2021-01-13 11:53:51 学术杂志网 作者:杭子清

随着工业园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污水排放需求越发增大,园区配套的污水治理设施能力不足、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愈发凸显。本文系统分析了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国家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方式,企业组群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为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本文重点对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1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南通市共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18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6个,省级工业园区12个。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13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9个;依托园区企业及园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根据初步排查统计结果,18个工业园区批复总面积约为300km2,但实际管辖面积约为2000km2。前期,由于生态环境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园区仅排查了国家批复范围,实际排查面积约为923km2,占实际管辖面积的50%。排查范围内已建污水管网长度共计1452.83km,园区涉水工业企业共计2117家,污水纳管企业数为1223家,约占57.8%,未纳管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安高新区、海门工业园2个省级园区,但均采取了临时收运设施,总体污水集中处理率均大于90%,其他园区通过纳管、临时收运处理等方式,基本做到污水全收集。对照国家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南通市共排查出12个工业园区存在问题38项,涉及园区管理、管网建设及维护不到位、接管企业底数不清等共性问题及污水处理工艺不匹配、在线监测不完善等个性问题。经过3个多月的边排查边整治推进,共完成15项问题整治,完成比例为39.5%,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完成4个问题整治,省级工业园区完成11个问题整治,完成比例分别为26.7%、73.3%。工业园区新增管网建设长度79km,新增纳管涉水企业数36家。

2 园区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治理设施专项行动的开展及现场走访调研,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整治工作进展较慢。根据国家、江苏省部署要求,2019年底需要完成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工作,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但从目前国家级工业园区问题整治完成数量比例来看,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进展较慢,主要是管网排查修复方面。二是园区排查整治范围较实际管辖范围小。此次开展园区排查工作时,各园区主要以园区批复面积开展相关排查工作,然而园区实际管辖范围远大于批复文件中园区面积,因此排查工作覆盖范围不全面,仅排查了实际管辖范围的一半面积。三是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由于园区管理责任不清,因此园区管理体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园区没有建立污水管网定期排查维护制度,未开展管网定期维护,有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未全覆盖,有的园区还存在对自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清楚的情况。其间存在对园区内企业数量类型、废水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等基本信息不掌握或掌握不清的问题,从而使得企业违法偷排漏排有空可钻。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园区领导环境管理意识不强,重经济,轻环保,环境管理专业人员欠缺,人员及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支撑能力十分匮乏。有的由建设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环保工作,例如,崇川经济开发区、海门经济开发区、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基本无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更别说有专职的环保部门。有的园区虽有环保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没有技术支持队伍,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五是园区与相关部门间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有的园区管理错综复杂,又与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交流和协调机制,导致园区管理缺乏统筹性。以崇川经济开发区为例,其具体管理在街道,管网建设在市、区级部门,依托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由南通市市政园林部门、南通市水务公司主管,园区日常不掌握相关管理和建设运行情况,从而导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联动。六是污水处理厂对接管企业底数不清,工业废水来源情况不明。根据现场调研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基本只负责废水的集中处理,多数污水处理厂未与排污企业签订委托治理合同或协议,这导致污水处理厂对接入的企业情况、数量及工业废水来源情况并不清楚。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超过一半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园区废水,造成园区管理部门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污水处理厂不清楚前方废水来源、来水情况,出现问题,就责怪前方企业偷排,却不愿去调查、获取证据。

3 对策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3.1落实园区主体责任,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意识

企业组群,成立工业园区本是一个更有效地控制及解决污染问题的方式,但若园区环境管理出现缺失或漏洞,将会变成污染环境的一颗毒瘤。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要加强园区环境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园区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此次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是生态环境部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八大专项行动之一,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各园区和所在地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主动靠前,上下左右联动,确保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2全面组织问题排查,推进整治工作开展

在现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扩大园区整治范围,由园区批复面积范围扩大至实际管辖范围,由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扩大至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做到真正的排查全覆盖,建设全覆盖,整治全覆盖。

3.3理清管理责任,加大技术投入

各园区要进一步理清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空间边界,严把环境准入关。理清园区内每项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应的部门,便于工作中的对接与合作,避免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情况出现。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污水管网定期排查制度、涉水企业清单制度、污水处理设施定期维护制度等,加大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一园一档”,在“一园一档”的基础上,对园区环境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实行“一园一策”。要加大环境管理人员配置,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创新园区管理,可聘请专业的第三方、专家或与高校合作,共同指导促进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园区环境污染治理。

3.4加强园区与各部门间协调,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联动性

对于实际建设与管理涉及市、县(区)级部门的园区,应加强信息交流,比如,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虽然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由相关的市、县(区)级部门开展,但其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对接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并整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不是“一问三不知”。园区对实际管理建设中发现有短板或需要完善的,即使建设主体不是园区,也应与部门加强对接,共同推进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告知园区建设情况及管理情况,便于园区统筹掌握。要加强信息交流,有效解决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状况,使园区管理工作具有联动性。

3.5摸清企业接管底数,掌握接入废水情况,开展污水处理厂效能评估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全面排查接管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涉污信息,建立企业排水管理档案,做到接管废水“心中有数”,并根据接入废水的水质特征、工艺匹配、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等,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效能评估,对评估不能有效处理的废水,应限期退出。

3.6加强排水许可、排污许可发放与管理

应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要求,对接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排水户核发排水许可证。同时,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应领未领、私接乱排、不按照许可要求排放的企业或排水户,应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处罚。

作者:杭子清 单位: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北极星环保网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