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江苏省、苏州市相关工作要求,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常熟市政府重点工作,坚持前中末端齐发力、一起抓、共推进,全力打造垃圾分类工作“常熟模式”,目前已初步建立源头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垃圾收运处体系。
抓实前端增“压力”,促进垃圾分类“全域化”。前端分类是垃圾分类的基础。住宅小区采取撤桶并点和“定时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督导、定位监控”四定模式,提高分类精准度;坚持党建“红色引领”,进行点上分类督导,发挥“三驾马车”作用,集中开展入户宣传,普及分类知识;坚持劝导、上门、通报、处罚的“四级”管控机制,切实提升分类实效,截至目前,管控机制已在74个小区成功运行。
常熟市行政村采取“智能+垃圾分类”方法,每户门口设可堆肥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1个,可堆肥垃圾桶上有二维码,收运人员每天收运垃圾时对分类情况和数量进行扫码评价并实时上传至苏州信息系统,每月根据系统记录的分类情况在“红黑榜”上进行公示,同时完善“文明户评优机制”、与村民福利挂钩等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目前常熟市行政村垃圾分类覆盖率为100%。
同时常熟市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一级公共机构及学校、医院、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为先导,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垃圾分类,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分类”,目前城区重点条线单位及公共区域垃圾分类设施已全覆盖。
落实中端增“助力”,促进垃圾分类收运“专业化”。按照“不同车辆、不同人员、不同要求、不同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垃圾分类收运队伍,配套专门收运车辆,满足所有分类小区、单位及公共场所的分类收运需求,做好垃圾分类收运队伍和路线的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通过委托不同企业收运不同垃圾的方式,让各类车辆“亮明身份”,按照各自收运“轨道”,进入不同处置“渠道”,彻底杜绝了同一个单位不可避免的“混收混运”现象。
夯实末端增“效力”,促进垃圾处置“减量化”。常熟市从末梢发力,以终端处置能力促进前端垃圾分类。对易腐垃圾进行“就地+就近+焚烧托底”处置,建立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8座、餐厨垃圾就地及协同处理设施29座,推进有机、厨余(餐厨)垃圾协同处置;同时建立处理能力100吨/日的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处理设施,全市易腐垃圾处置实现全覆盖。建筑装修(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域推进,采用破碎筛分+综合利用的工艺,建设处理能力2000吨/日的江河天绒地块积存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2020年年底将建成投运,用于今后日常产生建筑装修垃圾的处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依托垃圾分类智能云管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智能预约回收。有害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园林绿化垃圾粉碎后堆肥或制作有机质燃料。其他垃圾进入焚烧发电厂无害化处置。
七大类处置终端“形成闭环”,分类前中末端实现“无缝衔接”。
原标题:常熟:“三实三增三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