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山西省发改委获悉,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根据规划,山西十三五化学工业将重点实施实施绿色安全发展。规划提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能耗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节能技术服

首页> 节能> 工业节能> 政策> 正文

《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实施绿色安全发展(全文)

2016-11-15 13:17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日前,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从山西省发改委获悉,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根据规划,山西十三五化学工业将重点实施实施绿色安全发展。规划提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能耗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节能技术服务机制、开展能效对标,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开发、推广化工生产废水超低排放及气体深度净化技术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加快煤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抓好造气炉渣、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开发、推广CO2减排技术和捕集利用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发电石炉气、合成氨驰放气等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开发化工生产中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详情如下: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十三五”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之一,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应用范围广,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我省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依托资源禀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我省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53户,资产总额1840亿元,从业人员约16万人,年转化煤炭约2000万吨,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

煤化工:全省现有合成氨产能65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化肥产能1200万吨,其中尿素产能100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甲醇产能55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潞安集团、晋煤集团分别建成煤制油和甲醇制汽油(MTG)示范装置,并积极建设百万吨级工业化项目;阳煤集团年产百万吨乙二醇项目(一期)、昔阳氯碱项目和化工新材料园区基本建成;同煤集团建成60万吨/年甲醇项目。

炼焦化产品加工:焦炉煤气化工利用方面,现有焦炉气制甲醇产能270万吨,居全国首位;尿素产能122万吨和合成天然气产能2亿m3,均居全国前列。煤焦油加工能力和焦化粗苯精制能力居全国首位,其中煤焦油加工能力278万吨,产品主要有超高功率电极、针状焦、专用炭黑等20余种;粗苯精制能力66万吨,主要产品有苯、顺酐、富马酸、噻吩等。

盐化工:山焦盐化公司无机盐总产能220万吨,无水硫酸钠产销量世界最大,硫化碱、硫酸钡、硫酸镁等产销量均为全国第一,日化洗涤用品总产能52万吨,品牌价值、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氯碱化工方面,现有烧碱产能85.5万吨;聚氯乙烯产能76万吨。

精细化工:翔宇公司的橡胶防老剂、青山化工公司的荧光增白剂产能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三维集团的聚乙烯醇和1,4-丁二醇、天脊集团的苯胺、山纳集团的氯丁橡胶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太钢集团建成了国内首条T8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线,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布局结构趋于合理

晋东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无烟煤资源,以晋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天泽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浓度氮肥和复合肥生产基地;以潞安集团煤制油和晋煤集团MTG项目为核心,形成了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晋中(南)基地依托优质焦煤资源和焦炭产业基础,形成了以阳煤集团、焦煤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炼焦化产品深加工基地;以山焦盐化、三维集团、青山化工、翔宇化工为代表的精细化工集聚区。晋北基地依托煤炭资源、黄河水资源、盐碱地资源等优势,建成了同煤集团塔山园区和阳高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园区,同煤集团煤制天然气和烯烃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3、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煤化工:由阳煤集团研发制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成功投入运行;晋煤、阳煤、同煤、兰花等集团引进航天炉、壳牌炉、GSP炉等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装备;化肥行业形成百万吨级化肥生产企业5户,整体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炼焦化产品深加工:山西焦化等建成大型煤焦油连续化深加工装置;丰喜华瑞40万吨焦炉煤气制尿素装置,山西焦化40万吨焦炉气制甲醇等装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天脊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成多孔硝铵、苯胺装置。盐化工:山焦盐化公司开发的婴幼儿专用洗护产品技术水平达全国前列;榆社化工公司大容积氯乙烯聚合釜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全行业DCS集散控制技术得到广泛采用,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我省大型化工企业均建立了科研技术中心,行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户,行业技术中心2户,天脊集团等5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潞安集团组建了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省集聚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赛鼎工程公司等一批知名的化工研究设计机构,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存在问题

1、产品结构初级,市场潜力有限

我省化学工业“传统型”特征依然明显,主要产品仍以化肥、甲醇、电石、烧碱、PVC、炭黑、沥青等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在国内均已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行业发展上升空间有限。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企业和产品仍为“点”式分布,引领行业发展效应不突出。

2、煤种性质特殊,气化技术制约

煤化工是我省化学工业的基础,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我省煤炭灰熔点高、成浆性差、可磨性差,对现有成熟大型粉煤气化技术的经济适用性差,煤气化技术成为我省煤化工大型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园区水平不高,影响产业集聚

我省已建、在建煤化工园区超过50个,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存在项目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新建或在建园区中,统一规划力度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建设。

二、面临的形势

从宏观经济看:“十三五”是我国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期和攻坚期,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战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化工产品内需市场扩展了新空间,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实施,要求化学工业必须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高端化学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化学工业节能降耗、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产能布局看:当前国内化工产能扩张加快,合成氨、甲醇、化肥、烧碱、PVC等大宗基础化工产品面临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旺的局面,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据预测,如果在建和规划的烯烃、乙二醇项目全部于2020年前投产,上述行业也将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同时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国大力向下游延伸石化产业链建设多套大型石化生产装置,美国大力页岩气化工,我国成为跨国公司争夺的重要目标市场,来自海外低成本石化化工产品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同石油化工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从我省化工看:我省在化肥、甲醇、氯碱等领域产业基础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近年来大型煤炭和焦化企业集团纷纷与化工企业通过整合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成为我省化学工业发展新动力;但行业发展也面临产品资源型、初级化,行业利润率不高,企业亏损面较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延伸阅读:

《山西省“十三五”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全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晋北、晋中(南)、晋东三大基地为核心,以化工园区为载体、重点企业为依托、重大项目为支撑,通过煤、焦、化等上下游产业耦合发展,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山西特色化学工业新体系,实现由原料制造向材料制造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把创新摆在行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加强关键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研发,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创新发展体系。

坚持园区承载。加强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突出主导产业项目,构建上下游产业链条,做好基础配套服务,促进行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坚持优化存量。我省化肥、甲醇、炼焦化产品加工、盐化工等产业基础好,具有行业优势,要改造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强传统企业的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推动行业低碳绿色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1、规模总量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化学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0年全省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行业年转化利用煤炭超过5000万吨,

2、结构调整目标

布局结构:到2020年,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初步建成,现代煤化工成为拉动我省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引擎;晋东、晋中(南)基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化肥、甲醇、炼焦化产品加工、乙炔化工、农药等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重点发展的26个化工园区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80%以上;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0户。

产品结构:以甲醇为原料的碳一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年转化甲醇4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产品超过30种、粗苯深加工产品超过10种;缓释肥、专用肥、水溶肥等规模逐步扩大,年生产规模达到300万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耗氯产品和特种PVC占氯碱下游产品比重不断增加;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环境友好型的涂料、绿色工艺的染料等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聚氨酯及中间体、碳纤维、助剂和添加剂等化工新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3、技术创新目标

“十三五”末,以适合山西煤种的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代表的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取得突破,全行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达80%以上,建立国家级工程中心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户。

4、节能环保目标

完成国家和我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培育1-2户全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行业重点产品综合能耗、新鲜水耗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达到相关环境质量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减少;化工生产中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建设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充分利用晋北地区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依托我省主要煤炭企业和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发挥后发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架构,重点发展大同左云煤化工园区等6个化工园区,积极推动示范项目建设,稳步发展煤基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煤制油),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煤基高端石化产业(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及其配套下游产业,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

发挥晋东、晋中(南)基地现有化工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探索拓展晋东下组煤利用途径,依托阳煤集团清徐化工新材料工业园等20个重点化工园区,通过产业耦合发展,打造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专栏1重大生产力布局

01晋北基地

产业规模:煤制天然气生产能力110亿m3/年,煤基合成油品生产能力30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后加工生产能力各180万吨/年,煤制芳烃及后加工生产能力60万吨/年(以混合二甲苯计,下同)。

重大项目:20亿m3/年以上(不含20亿m3)的煤制天然气项目,60万吨/年及以上煤制烯烃及下游项目,100万吨/年以上(不含100万吨)煤制油联产精细化品项目,百万吨及以上甲醇制汽油项目,60万吨/年及以上煤制芳烃及下游项目,2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二醇。

02晋中(南)基地

产业规模:化肥产能600万吨(其中尿素产能400万吨),甲醇产能300万吨,烧碱产能100万吨,煤焦油加工能力200万吨,粗苯加工能力80万吨,烯烃产能60万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能200万吨。

重大项目:年利用焦炉气6亿m3及以上的焦炉气制天然气、甲醇、化肥项目;30万吨及以上的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10万吨以上的粗苯精制和下游产品项目;“专、精、特、新”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项目。

03晋东基地

产业规模:到2020年,化肥产能800万吨(其中尿素产能600万吨),甲醇产能500万吨,煤制油(包括MTG)产能300万吨,煤焦油加工能力100万吨,粗苯加工能力30万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能100万吨。

重大项目:百万吨煤制清洁燃料项目;百万吨甲醇制汽油项目;2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下游产品项目;2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二醇;大型复合肥、复混肥项目。

专栏2重点化工园区

延伸阅读:

《山西省“十三五”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全文)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现代煤化工,以煤炭分质分级利用为方向,从生产燃料、原料向生产材料转变,优先规模化发展煤(甲醇)制烯烃、芳烃、乙二醇等新材料产品,稳步适度发展煤制油、气等能源转化产品,鼓励发展焦煤、煤气联产精细化学品。推动化工装备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现有化工企业,以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为主攻方向,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降低物料消耗成本,全面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两化融合步伐。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化工”模式,推动建立化工企业物联网、行业信息管理平台等,推进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智能园区建设,提升化工园区信息化水平。

专栏3产业优化升级重点

01煤化工产业

1、加大气化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力度,通过合理配置煤气化装置,化工生产用煤实现块煤、粉煤、低阶煤、化工焦等全方位综合利用,促进煤制气、焦炉气、煤层气、电石炉气等多元化、最优化利用。

2、稳步推进潞安集团百万吨煤制油、晋煤集团百万吨MTG、焦煤集团100万吨/年甲醇和60万吨/年烯烃、同煤集团40亿m3/年煤制天然气和60万吨/年烯烃项目等示范项目建设。

3、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重点推广掺混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铵溶液、缓(控)释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延伸尿素下游产业链,发展车用尿素等产品。

4、统筹现有和新建煤制甲醇、合成氨联醇、焦炉气制甲醇项目,协调甲醇产能利用,推动MTO、MTG、MTA、甲醛、聚甲醛、醋酸等项目建设。

02炼焦化产品深加工产业

1、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氨-尿素、合成天然气、合成化学品等高附加值利用。

2、积极发展咔唑、精蒽、蒽醌等煤焦油精深加工产品,重点突破超高功率电极、碳纤维、核石墨等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重点发展己内酰胺、苯胺、己二酸、橡胶防老化剂、新型石油裂解催化剂、MDI、TDI等高端苯系深加工产品,延伸发展尼龙系列产品、聚氨酯、聚苯硫醚工程塑料等新材料产业。

03盐化工产业

1、大力实施绿色、功能化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高效洗涤剂助剂、及其应用技术、高效浓缩洗衣粉及液体洗涤剂研发及产业化;加大孕婴等专用高端洗护用品研发和推广力度。

2、积极开发、推广零极距大型电解槽、干法乙炔、无汞催化剂、大型流化床氯乙烯合成反应器、电石渣综合利用等新技术。

3、开发高附加值的耗碱、耗氯产品,大力发展1,4-丁二醇、EVA乳液、PTMEG、特种聚氯乙烯等乙炔化工下游产品。

04精细化工产业

1、加快橡胶防老剂、荧光增白剂、染料、炭黑等传统优势领域产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保持竞争优势。

2、加大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的产业化扶持力度,优化农药生产工艺,大力推进农药剂型的水基化、无尘化,提高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比例。

3、大力发展安全型高性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环保型水处理剂、环保型塑料添加剂、高性能电子化学品、无卤阻燃剂、新型高效催化剂等。

4、鼓励发展煤基溶剂油、润滑油、基础蜡等。

05化工新材料产业

1、重点发展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可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和聚丙烯专用料、ABS树脂等。

2、重点发展己内酰胺、己二腈、乙二醇、尼龙6、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

3、重点发展溶液丁苯橡胶、乙丙橡胶、(卤化)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丁二烯路线)、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硫化橡胶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等。

4、重点发展功能性膜材料和氟硅材料、电子级环氧树脂等。

06化工装备制造

1、重点研发制造大型粉煤、水煤浆等气化成套装备。

2、积极研发制造大型甲醇、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合成、分离、提纯设备;

3、积极研发制造烧碱生产的大型盐水精制设备、烧碱蒸发设备、大型聚氯乙烯合成釜等。

4、提升化工生产配套的压缩机、废热锅炉等装备制造水平。

07两化融合及互联网技术

1、推进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普及实时在线产品质量成分分析系统。

2、发展工艺流程仿真技术,优化调度、故障诊断,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

3、推进安全生产防控信息系统建设。

(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煤、焦、电、化、建(材)等关联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个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和引导各类所有制化工企业间的合作和发展。鼓励中小化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国内外相关产业、企业兼并重组活动。加快形成优强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格局。

专栏4企业兼并重组重点

01煤化工产业

1、鼓励化工企业与煤炭、电力、焦化等企业联合或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若干个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和化工生产基地。

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并购、重组或投资合作,跨地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促进化肥、甲醇等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若干个技术装备先进、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

02炼焦化产品深加工产业

1、鼓励大型焦化企业与化产深加工企业联合,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2、鼓励炼焦化产品加工企业间实施“馏份交换”,实施特色精深加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03盐化工产业

1、促进氯碱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煤-电-电石-化工-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04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

1、鼓励优势企业跨区域整合农药企业,促进原药、制剂上下游一体化,实现农药企业大规模、多品种、专业化经营。

2、鼓励有实力的化工新材料与精细化学品生产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若干个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延伸阅读:

《山西省“十三五”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全文)

(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创新链专项,加大对行业基础性技术和工艺研究,做好技术储备,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煤气化、合成气化工、甲醇及其下游产品、苯及其下游产品、乙炔化工、精细化工等6个创新链和30项技术开发与示范。

专栏5科技创新重点

(五)实施绿色安全发展

按“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据环境容量和安全防护要求,科学规划化工产业空间布局规模和产业链等。新建化工项目必须入园入区,加快推动城区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及淘汰关闭工作。强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生产行为,完善安全设施。整合应急救援资源,提高事故救援能力。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加强化工企业安全专业人才培训。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能耗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创新节能技术服务机制、开展能效对标,逐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改造。

专栏6绿色安全发展重点

01传统煤化工

在化肥生产中推广先进煤气化和煤基多联产技术;开发、推广化工生产废水超低排放及气体深度净化技术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

02现代煤化工

提高现代煤化工能效水平。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充分利用再生水、矿井水发展煤化工。探索建设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的热电化一体化项目的可行性。

03精细化工

提高对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生产特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大环境友好型涂料、胶粘剂、水处理剂等产品的开发力度。

04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快煤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抓好造气炉渣、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物无害化科学治理和综合利用;开发、推广CO2减排技术和捕集利用技术和装备;积极开发电石炉气、合成氨驰放气等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开发化工生产中余热、余压、余气等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政策衔接;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各种政策和资金,引导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技术研究、项目建设;制定完善我省化工行业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等标准规范,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二)创优发展环境

结合我省资源环境条件,制定化工行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引进布局项目;统筹配置资源,落实建设条件,高效推动项目建设;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实际问题。

(三)整合创新资源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集成化工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力量,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在我省落地转化、形成产业;对于首台(套)产品,采取应用示范保险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四)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政策性金融、开放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等优势,加大对化工行业金融支持力度。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投向重点化工工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类基金、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打造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化工龙头企业。

(五)强化行业管理

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建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人才培训、咨询研究、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本规划由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市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应依据本规划制定,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按程序调整规划内容。

延伸阅读:

《山西省“十三五”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印发 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全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