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读者来信认为,一些城市出现内涝,既有降雨集中的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要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在提高排涝标准的同时,增强必要的雨洪调蓄与渗透功能,尽快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江西省广昌县为进一步改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尽快形成蓄排结合防治体系

2016-07-25 11:04 来源: 经济日报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读者来信认为,一些城市出现内涝,既有降雨集中的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要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在提高排涝标准的同时,增强必要的雨洪调蓄与渗透功能,尽快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

江西省广昌县为进一步改善城市防洪排水功能,筹资9000余万元实施地下排水管网建设,以提升城市排水及防汛能力。图为广昌县城主街道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开挖排水沟渠,以埋设地下排水管道。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7月14日,工人在江西省分宜县北环东路开挖沟渠填埋雨水管道。该县以实施“雨污分离”改造工程为契机,通过增大雨水管道排水容量、“见缝插针”植绿护绿等方式提高城市排水抗洪能力。潘 卫摄

走活“建、防、治”三步棋

近段时间里,湖北、安徽、广西等地遭遇洪涝灾害,多地出现城内“看海”现象。这其中既有强降雨导致江河湖库水位暴涨等因素,也有城市排水系统不畅的问题。要解决好城市内涝问题,应从“建、防、治”三方面着手。

第一,下好“规划棋”。目前许多城市出现内涝,多是因暴雨径流大幅超过雨水管网排水能力造成的。因此,在解决城市排涝问题时,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规划要立足城市发展全局和未来,制定排水设计标准,并按照标准建设和改造好城市排水设施(管、渠、沟、泵等),构建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排放系统等组成的城市排涝体系,避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

第二,下好“防控棋”。规划好,更要管理好。在管理上应当在“防控”上下功夫。在汛期到来前,要制定应急方案,组织力量对排水管网、沟、河、渠、涵闸、泵站进行全面检查、清淤、清障、疏浚、维护,使排水系统在暴雨来时能够正常运转。此外,还可通过气象、交通监控等大数据信息合成等渠道,建立防洪排涝等智慧系统,对内涝易发地区在降水过程中作出预警、判断和实施救灾调动,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三,下好“治理棋”。暴雨来临,除了管网排涝,更可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增强城市地表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如笔者所处的江西省石城县是一个山区小城,城市内涝也时有发生。近年来,以“海绵城市”为要求,改造排污管道,增设城市水系统保护、排水防涝管渠系统建设、道路广场绿化带及透水铺装、建筑物和小区雨水收集等水文设施,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

(江西省石城县委 赖旭辉)

地下管网规划要先行

近年来,每逢强降雨,部分城市就会出现内涝现象。笔者在多年的市政工作中发现,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城市排水管网欠账比较多,管道老化,旧的排水设计标准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需要。二是部分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不同区域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衔接,造成淤积严重排水能力降低。三是城市的不合理开发建设,硬化度提高,如柏油路、水泥地面,大大降低了自然吸收能力,也容易造成路面积水。

打赢城市内涝攻坚战,基础设施是关键。城市排水管线建设往往是同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或新建道路改造同步完成的。老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规划要结合周边具体地理情况,如: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并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网建设。

要真正实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是推动地下管网建设。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排水经验。如德国,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比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应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尽快制定全国性的综合管网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二是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规划要有前瞻性,综合考虑适建区域、建设规模、设计容量和深度等规划因素。例如可以把公园、运动场等地设计得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暴雨来时把水暂时存在这里,既不影响正常的交通,又能实现防灾减灾的作用。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借助PPP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金,结合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等方式破解投融资难题,同时加强产业导入,形成税收回哺和资金的良性循环。合理调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结构,建立渠道畅通、管理严格的资金投入机制。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市政管理处 姜云才)

排水系统建设重精准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放城市污水与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水平普遍不高。有的只能满足给排水的最低要求,一旦气候恶劣大暴雨来临时,现有排水系统便无法承受,导致暴风雨后城市内涝积水的情况发生。

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科学精准地优化设计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生态环境工程的重心。

首先,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要按照地区经济实际发展与人口增长情况,制定相关的建设方案并贯穿于城市整体规划之中。制定规划要有超前意识,严格进行科学分析与充分计算,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遵循本地区气候变化特点,用计算机进行精确模拟,留有足够的扩建余地,加强平时的管理和清淤机制。

其次,要排蓄并重,加强雨水利用。城市排涝要长远规划,提高科技含量,增强雨水聚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扩大水资源可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蓄水设施,保证城市用水。同时,城市排涝要堵、疏结合,合理调剂水资源余缺,做好管理和综合利用。

再次,要因地制宜精准实用。城市排涝是一项长期工程,具有一定季节性和地域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互相攀比生搬硬套,要立足地域,恢复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本底,对天然存在的绿地、湿地、河湖等景观的保护和修复,充分调动自然本体消化、吸收雨洪的作用。

(山东省高密市 单立文)

原标题:海绵城市建设刻不容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