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巴黎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活动,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镇江作为中国低碳城市代表参加,并在大会期间(12月7日)举办中国角城市主题日镇江主题边会,向世界阐述低碳中国在行动,引领低碳中国走向世界。低碳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气

首页> 环境监察> 评论> 正文

镇江:三个维度创新打造低碳城市样本

2016-02-05 15:27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周国洪 吴绍山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巴黎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活动,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镇江作为中国低碳城市代表参加,并在大会期间(12月7日)举办“中国角”“城市主题日˙镇江”主题边会,向世界阐述低碳——中国在行动,引领“低碳中国”走向世界。

低碳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基础,镇江市在2012年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三年多来,镇江市创新探索,从行动、管理、机制三个维度,推动低碳理念渗入城市肌体和民众生活。

“九大行动”构建全方位低碳建设体系

位于镇江大港银河路100号的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于2010年完工,这是全国首个并入国家电网光伏发电的党政机关办公楼。从对面高楼眺望,审判综合大楼屋顶及侧面铺满了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截至2015年6月,该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超过65万千瓦时。

镇江地处苏南,土地面积和地区生产总值属于江苏的“小个子”。尽管如此,镇江生态禀赋优势明显。全市共有235座山体,主城区就达26座,河流达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和“城市山林”的美誉。“生态立市”也一直都是镇江秉持的执政理念。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曾就镇江发展调研指出,镇江经济总量在苏南可能做不了第一,但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佳绩、走前列、争第一。

镇江市将低碳城市建设具体化九个方面,从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旅游景点、交通出行,再到企业、社区、市民,低碳理念和低碳行动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低碳城市建设体系。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政府规划在行动。镇江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编制实施优化空间布局的蓝图——《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市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和生态平衡四大类,配套出台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规划引导、财政支持、土地管理、分类考核6个政策,所有的产业和项目,都按照功能规划定位进行布局。

镇江市还编制《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在全市划定总面积近860平方公里的省级及市级生态红线区域71个,力争到2020年将建设空间控制在28%左右,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以上。

二是发展低碳产业,政策引导在行动。镇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第二产业,因此,升级第二产业、转型第三产业是镇江优化产业布局的重点。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镇江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014年,镇江关停了57家化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7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25%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36.6%,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镇江还规划建设了多个载体,成片集成推进低碳产业发展。镇江生态新城以现代产业集聚、科技人才汇集等为重点,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以建设高端生态产业聚集区、生态技术研发区和低碳智能宜居区为主,镇江官塘国家低碳发展城镇试点侧重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突出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碳汇等工程建设。

三是构建低碳生产模式,政府监督在行动。镇江严格加强对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尤其是生产过程中节能、节水、节电、节材等降碳先进技术、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严格控制化工、建材、冶金、燃煤电力等高碳行业产能过快增长。

位于镇江东郊的索普集团是一家大型化工厂,一度因环保和效益问题差点被关停。压力倒逼下,索普集团引入绿色化工理念,不断增加技改投入,提高清洁生产能力和环保治理水平。2013年投资的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以索普甲醇厂二氧化碳放空尾气为原料,采用中压低温提纯工艺,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深加工生产下游产品干冰。不仅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还给企业带来了每年数千万元的收入。

四是构建低碳生活方式,政府宣传在行动。镇江市综合利用媒体宣传、活动举办等多种手段,将低碳生活宣传到、深入到每个市民的生活中。在中国镇江和金山网等主流门户网站设置生态文明建设专栏,建立“美丽镇江?低碳城市”新浪机构微博,每周发送低碳手机报。开展“地球熄灯一小时”、“低碳生活进我家”等绿色环保活动,引导市民以行动支持低碳生活。

五是实施低碳能力建设,政府探索在行动。低碳能力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仍在摸索的一个内容。镇江就构建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加强低碳重点项目建设等能力不断探索创新。目前,镇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建成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和碳捕捉、碳减排等低碳重点项目仍在探索中。

六是实施低碳交通,政府扶持在行动。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推行公交5毛钱低票价政策,鼓励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推动公交、长途车、船舶等使用清洁能源。截至2015年5月,累计投放500辆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CNG(压缩天然气)出租车实现全覆盖。在全市投放1万余辆公共自行车,建设站点386个,形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平均每辆车单日使用近6次,全市累计借车突破1540万次,骑行总时间达3300万小时左右,其中借车次数最多的市民已使用达5000多次。每年可为镇江减耗汽油318万升,减排二氧化碳6624吨左右。

七是实施低碳能源,政府建设在行动。镇江以低碳能源项目为抓手,加快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项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促进沼气发电、秸秆发电、生活垃圾和污泥焚烧发电等工程。

当前,镇江已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金屋顶”计划。按照该计划,镇江将在既有的4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屋顶,陆续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约400兆瓦。今后每年新增的约80万平方米厂房屋顶,也将继续用于实施“金屋顶”计划。据估算,40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年均发电量约4.0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46万吨,减少碳排放39.67万吨。

八是实施碳汇建设,政府造绿在行动。镇江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建成南徐大道等生态大道、长江路等林荫景观路、南山西入口、北入口等140项绿化工程,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8%,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5平方米。

九是实施低碳建筑,政府改造在行动。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对大型公共建筑实行低碳改造。“中国古渡博物馆”镇江西津渡是镇江低碳试点的一个项目。在保证文物及仿古建筑外貌不变的情况下,镇江市城建公司尽量结合建筑自身特点应用节能改造、屋顶绿化、雨水回用、太阳能利用以及通过调整建筑结构产生自然通风效应等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让文物及仿古建筑具有更好的室内热舒适度,并且显著降低建筑能耗。

镇江市长朱晓明说,低碳“九大行动”每年细化落实的任务超过100项,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理念、低碳生产、低碳生活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脉络,深入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碳”创新完善城市碳排放管理体系

在镇江低碳展示馆,一组绿色数据清晰显示在屏幕上。这些数据分别记录了镇江当月的累计碳排放量、累计电量、电压、功率情况。这就是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所说的中国第一朵“生态云”——镇江市低碳城市低碳管理云平台。

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是镇江市城市碳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等政府多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空间可视化。

为建立完善的城市碳排放管理体系,镇江市围绕2020年达到碳峰值的目标,以低碳管理云平台为基础,推进城市碳排放峰值倒逼、项目碳排放评估、区县碳排放考核和企业碳资产管理系统开发等“四碳”创新。

一是探索碳峰值形成低碳发展倒逼机制。碳峰值包含峰值测算、路径分析和行动举措三大部分,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牛鼻子”。

镇江市综合考虑人口、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在碳平台的数据支持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提取、收集、整理,对基准情景、强减排情景、产业结构强减排、能源结构强减排等四种情景进行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2020年达到碳峰值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即通过确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明确“重点发展什么,重点限制什么”,形成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

二是实施碳评估构建产业发展“防火墙”。镇江综合考虑能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把碳评估和项目的环评、能评、安评、稳评“五评合一”,从低碳的角度综合评价项目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并为碳评估提供政府财政支持,不增加企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2014年,镇江首次试行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对丹徒区热电联产项目、镇江新区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扩建项目进行碳排放审查核算。截至目前,镇江已开展223个项目的碳评估,经初步测算,实现降碳185.4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节能75.37万吨标准煤。

三是开展碳考核,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从2014年开始,镇江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这在全国地级市中尚属首家。镇江结合碳峰值倒逼机制,研究制定全市及辖市区差异化的碳排放目标任务,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党政目标绩效管理体系。2014年,镇江7个辖市区有4个辖市区实现了碳排放的负增长。

四是抓主要矛盾,开发碳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为企业搭建碳资产管理系统,镇江实现了48家重点碳排放企业碳直报,并与省里的直报系统对接,可以省市数据共享;而对电、煤、油、气等能源消耗的在线监测,则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节能降碳精细化管理的引导。

三大机制保障低碳城市建设长效持续

2011—2014年,在衡量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指标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9.08%,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均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低碳、生态已成镇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优势。

镇江市委书记夏锦文说,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造福子孙的长期工作,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边过河”、“边打桩”的阶段。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下去,不仅要敢于尝试新做法,更要创新配套的体制机制,守住来之不易的成果。

着眼于全局和长远,镇江市把低碳贯彻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探索构建三个方面的长效保障机制。

构建绿色政绩考核体系。镇江市把与低碳相关的新指标包括碳排放、落后产能淘汰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现在,镇江的政绩考核新增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落后产能淘汰率、空气质量、城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并加大了服务业、文化产业、单位GDP能耗、污染排放等指标权重。还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不同地域的发展定位,探索建立分类考核机制,通过科学设定评价内容,逐级建立评价指标,着重突出绿色GDP概念,发挥生态绿色低碳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率先建立碳排放统计直报制度。碳排放统计是检验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的一个硬指标。镇江市根据国家发改委已发布的14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以及省级温室气体碳排放清单指南办法,会同统计等部门深入调研,制定了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的碳统计方法制度,实现统计数据直接提交相关部门。该制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幅提高了数据质量,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德荣说,镇江低碳城市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网格化推进低碳项目。镇江每年将低碳“九大行动”分解细化成具体目标任务,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格,按月督查、每季调度低碳建设项目,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

原标题:周国洪 吴绍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