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滇池是一个生命体,周边的湖滨带,特别是水陆交界的区域就是滇池的‘肌肤’。”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段昌群,就滇池湖滨生态带该如何实施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段昌群解释,之所以把湖滨带比喻为滇池“肌肤”,皆因属于湖滨带的环湖湿地、环湖林带等均具有极强的保护、感知、调节、吸收作用。因此,实施滇池湖滨带生态修复,就如同呵护滇池“肌肤”,使之成为保护滇池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滇池有生命,湖滨带犹如“肌肤”“一般人更多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报道> 正文

生态修复应如同呵护“肌肤”——专家解析生态手段治理滇池

2014-08-27 10:43 来源: 中国建设报

“如果滇池是一个生命体,周边的湖滨带,特别是水陆交界的区域就是滇池的‘肌肤’。”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段昌群,就滇池湖滨生态带该如何实施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段昌群解释,之所以把湖滨带比喻为滇池“肌肤”,皆因属于湖滨带的环湖湿地、环湖林带等均具有极强的保护、感知、调节、吸收作用。因此,实施滇池湖滨带生态修复,就如同呵护滇池“肌肤”,使之成为保护滇池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滇池有生命,湖滨带犹如“肌肤”

“一般人更多关注的是湖泊的景观功能,而忽视其水质好坏。事实上,判定一个湖泊的好坏,水质是最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湖泊水质的好坏,最终要取决于湖泊的生命力是否旺盛。”段昌群认为,一个湖泊水质好不好,能不能是清澈的,取决于湖泊的生命力旺盛不旺盛,所以,要把湖泊从简单的自然体提升到一个生命体来看待。因为如果滇池是一个生命体,那其湖滨带特别是水陆交界的区域,就是滇池的“肌肤”。具体来说,目前的环湖湿地、环湖周边林带就是滇池生命体的“肌肤”。

毫无疑问,保护肌肤就是在保护生命。

他说,《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中对滇池一级保护区的划定,等同于从法律层面确定了滇池“肌肤”的存在。作为滇池“肌肤”,均属湖滨带的环湖湿地、环湖林带,都具备极强的保护、感知、调节、吸收功能。例如,湖泊里的漂浮物漂浮到岸边后,环湖湿地里的一些有机物质便可将其分解为土壤。但如果这些漂浮物不能在湿地里进行有机转换,结局就是在水体中腐烂,对水质造成污染,最终影响湖泊的水质。因此,一级保护区的设置就是最大化地保护滇池湖滨湿地,并通过对其实施生态修复,使之能充分发挥“肌肤”作用,成为滇池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一级保护区,为“肌肤”提供疗伤空间

多年来,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如今滇池的“肌肤”已是伤痕累累。如果这些伤痕长时间得不到治疗,“肌肤”的创伤必定会危及整个湖泊的生命。因此,一级保护区的建立对滇池“肌肤”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为“肌肤”疗伤提供了相对封闭的空间。

段昌群说,有了这个空间的存在,对滇池湖滨带实施生态修复才能实现最大化。让湖滨带具备“生态、环境、景观、服务”四大功能。除了能发挥水源涵养、氧气制造、空气洁净、控制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外,还能起到提升区域水环境的作用,确保洁水补给滇池,并成为怡人的休闲场所,同时,通过湖泊周边环境的提升,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昆明开展的“四退三还一护”,有效恢复和提升了滇池湖滨带的基本功能,显著改善了滇池水域湖滨带的基本面貌,使环湖周边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得到提升。但尽管如此,依然没有使“肌肤”之前已有的创伤得到全面修复。

对此,段昌群建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目前对于滇池保护界桩100米外为一级保护区的规定,今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改。因为保护范围大,就可为“肌肤”疗伤提供更大的空间。此外,对于滇池周边的发展建设,也必须在时刻谨记不能侵占现有的滇池“肌肤”疗伤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滇池留下充足的保护空间。

原标题:生态修复应如同呵护“肌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